《百年梦寻》连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4055
颗粒名称: 《百年梦寻》连载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9月26日,中卫报刊登了长篇报告文学《百年梦寻》。
关键词: 长篇 报告 文学

内容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蓝色压砂梦
  对于景生茂来说,他带动一个小集体劳作,如果能多铺些压砂地,大家的心里就会多一片蘸满苍凉、滤净苦难的蓝色。如果能在压砂地里收割希望,大家就可以吃饱肚子了。那时候,什么都是集体的。荒山是集体的,社员是集体的,集体以生产队为单位。人们在集体这个群体里,互相吵着骂着又紧密地组合在一起,用肩膀扛装砂的筐,用人拉装砂的架子车,在“石头子磨破了鞋底子,麻绳子纳烂了肉眼子”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家奋力苦干一个冬天,虽然压不了多少地,但景生茂找不到别的出路,也没有退路。
  山里没有水,一块石头一碗水是人们间接地对水的认识。也许,只有压砂地还多少能在干旱的年月收获一点微薄的希望。这就是景生茂对压砂地钟情的原因。这也是香山地区的老百姓对压砂地始终存在的一点念想。
  从某种程度上说,景庄大队应该是大集体时期钟情压砂地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村子,就好像是接力跑,是他们,把压砂地种到了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也为今天硒砂瓜的大面积大规模大产业发展积累了一个个细胞。本分的山里人啊,是他们,留住了压砂地的血脉、灵魂和根。
  景庄地处香山西南部,东与红泉、三眼井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靖远县接壤,西至黄河东岸,北连原中卫县常乐乡。这样的地理环境,利用率及经济效益都极低。客观地说,是那个年代的干旱和饥饿,为景庄人圈定了一种劳动态度。在那个繁忙而又繁重的冬天,在风沙弥漫里,在寒风呼啸里,他们吆喝着驴车,拉着架子车,怀着希望,怀着对来年的期盼,一驴车一驴车朝地里拉砂石。他们的手上脚上皴裂得开了口子,身上的棉袄破损得掉出了棉花。和砂砾拼上一天,回到家躺在炕上就不想动弹,连抽口旱烟的力气也没有了。但是,对于来年有个好年景的期盼,让他们下再大苦也没怨言。大部分景庄人的勤劳也使个别吃惯了救济饭的人大惑不解,有人认为冷冻寒天的下苦不值!景生茂动粗骂了那几人后,仍然领着村里人下了一个冬天的苦,身上脱了一层皮,压出了一部分能种“救命蛋”的砂地。那时,作为带头人的景生茂,上面的政策,百姓的肚子都是他必须要顾及的事情。他虽是中国社会基层最低等级的一个小官,但如果他种不好粮食,让老百姓饿着肚子,不仅他的个人能力无从体现,村里人的人心也不稳定啊。他明白,只有发动群众多铺压砂地,多种子瓜,才会让百姓称道,才会让百姓有口吃的。共和国一茬又一茬这样的芝麻官,就是因为心里装着老百姓,用自己的热血,为我们的党旗增辉,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默默地贡献着,默默地贡献着……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
景生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