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百年梦寻》连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930
颗粒名称:
《百年梦寻》连载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9月24日,中卫报刊登了长篇报告文学《百年梦寻》。
关键词:
长篇
报告
文学
内容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蓝色压砂梦
压砂地是吃饭的地、来钱的地、改变贫穷命运的地,这依然是一个美妙的梦。当人们对自己的命运不满意时,就会千方百计去寻找改变命运的契机,哪怕这契机是藏匿在石头缝里,人们也要去依附,并以它为立足点来支撑自己苦难的人生。长久以来,压砂地支撑了山里人的梦想和希望,也浓墨重彩地涂抹了他们悲剧性的痛苦和对生活微小的希冀。多少年来,他们的身影定格在荒山的顶峰,展示着狂野、迷惘和执著。人们若想拥有一片梦想的压砂地,人力、物力、财力都让他们处于一种匮乏之中。特别是大集体时期,没有资金就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人们只能边在压砂地里劳作边张望。每一个山里人,都想在压砂地里达到他们各自想达到的企及度,可是在那窄小的瓜地里,他们只能是被砂石挤压、退缩。
1967年,瓜熟季节,一个城里人在去兴仁的路上,因为口渴,从看瓜的人那儿买了一个子瓜摔烂后吃了几口就扔在路边。可是很快被一帮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抢走。当他看到十二三岁的孩子上不起学、赤着上身在山洪沟背砂石,裤子烂得几乎不能遮羞时,这人难过得双手发抖,嘴唇哆嗦着对看瓜的人说:“没想到啊,没想到啊……我们不是天天都说形势大好?怎么香山人会穷到到这种地步?”
巍巍香山,不知何日闻其香?喊叫水,为水而哭喊了不知多少辈?
压砂地,多少人的肩膀承载着生存的无奈和活着的艰辛。
荒山依旧,梦想依旧,香山地区的贫困依然如山一样高,似沟一样深。可怜的压砂地,更可怜的香山人!
“一双空手两条长腿”铺压砂地。
人们说:一面坡上一担粮,春种秋收饿得慌。
我们知道,这是贫瘠的荒山给予村民的生存条件。
人们说:山秃岭荒,十年九旱,百姓生活“苦甲天下”。
我们知道,这是山里人的生存悲剧。
人们说:香山人想家莫如在想一场透雨。
我们知道,这是香山地区的人对干旱最深刻的体悟!
人们说:栽不活树,种不出粮食,种几个“救命蛋”也好啊。
我们知道,那是山里人对生活的一点奢望。
人们说了很多很多,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很多。在人们说的时候,也是我们最用得着眼泪的时候,可是眼泪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我们和山里人一样,泪腺已经干涸了。最初的眼泪是在春天萌发的,秋天收获的季节最能撩动人类情感的神经。春天播种的时候,梦想就已经渗透到每一块山地了。然而在干旱的夏季到来时,春天的梦已蒙上了尘埃,斑驳如窗户上糊着的发黄的旧报纸。山里人再也说不出话了,他们像万古不语的荒山,变成了真正的哑巴。在没有收获的季节,所有的苦难早已不是苦难,所有的悲壮也不再称其为悲壮了。老天爷的冷酷和山地的荒凉让山里人学会了忍耐和承受。他们住在风沙里,吃在风沙里,沐浴在风沙里,心也早已让尘埃包裹了。抱困守贫成了他们恪守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吃不饱肚子的现状却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生活,粉碎了他们的惰性。(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