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中走来的标杆变电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816
颗粒名称: 沧桑中走来的标杆变电站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9月23日,中卫报刊登了中卫迎水桥变电站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 变电站 历史 变革

内容

中卫大地写满了古老的传说,悠远的历史让人感叹它的神奇。这里,有这样一座变电站,它几经变迁,成为了中卫电力发展史上最具实力的见证者,这就是中卫迎水桥变电站。
  1958年的中卫注定要被写入史册,那一年,中卫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中卫电厂建成投产,中卫地区有了属于自己的火力发电工业,中卫人开始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也为后来迎水桥变电站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建成初期,中卫地区年供电量仅有2000千瓦左右,线路架设只向县城、迎水、下河沿、镇罗及铁路设施输送变电供电,客户的可靠用电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上世纪60年代后期,经过改造、扩建,中卫地区年供电量上升为3000千瓦至4000千瓦。输电线路逐步扩大至原中卫县城关、城郊、西园、东园、柔远、镇罗、常乐、永康、宣和等地区,中卫农村电网基本形成。
  1973年,宁夏电网开始统一供电,原中卫电厂于1974年移并至中宁电厂。为了资源再用,电力人开始了艰难的改造工作,他们洒汗水、齐奋战,对电厂遗址进行了全面改造。1978年,一座35千伏变电站——迎水桥变电站在电厂旧址正式投运。
  随着中卫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卫网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迎水桥这座35千伏变电站更换了容颜,1989年该站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1996年,随着该站220千伏升压改造二期工程的结束,一座当时拥有中卫境内最高电压等级220千伏的新型变电站正式落成。崭新的装备让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变电站焕发出新的光彩,担负起了新的责任。
  2004年中卫市成立,中卫经济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机,电力人也抓住机遇,不断完善网架架构,增强供电可靠性。迎水桥镇是中卫铁路的交通要道之所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对电力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卫供电局在迎水桥变电站的整治上下了大工夫,不断追求技术进步。2006年该站的二次保护系统得到了全面改造,崭新的保护屏为安全供电提供了有力保证。2008年9月该站原采用的少油断路器全部被新型SF6断路器所代替,隔离开关等设备也全部被更新,该站的供电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2007年宁夏电力公司站际竞赛中,迎水桥220千伏变电站以优美的环境、深厚的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荣获“标杆变电站”称号。站在迎水桥变电站的院内,李国栋老人(时任中卫供电所书记)感慨地说到:“眼前这片土地就是原中卫县电厂的旧址。我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这里真的变了。”从他那里,笔者了解到,1992年,原中卫供电所改称为中卫县供电局,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至2008年年底,中卫地区拥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49座、变压器92台,变电总容量达4053.8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93条,总长1841千米。全局共有10千伏线路107条,总长3938.8千米,配电变压器5176台,总容量647.97兆伏安。
  2009年,随着中卫电网5年发展规划的应势而生,在这场电力网架变革的浪潮中,迎水桥变电站又一次走在了最前列。中卫供电局按照建设“330千伏骨干网架”的目标,开工建设迎水桥220千伏变电站升压工程。今年年底工程建成时,迎水桥变电站将成为一座新型的330千伏变电站,用它大气的风格展示电力企业的雄姿。目前,迎水桥变电站升压工程构架、钢杆的组立工作已全部结束。该工程相应配套工程、古城220千伏变电站降压及220千伏古桥线、关桥线降压为110千伏运行的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十二五”的电网蓝图将助推中卫经济在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上继续奋进,中卫供电局将继续完善电网结构,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迎水桥变电站这个几经沧桑、几度变迁的“战士”将以从容的步伐、优美的姿态、磅礴的气势,坚实地走在中卫电力发展的征程上,与企业共患难、同发展,一起走过历史长河……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孙远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中卫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