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770
颗粒名称: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9月18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农业
水资源
报告文学
内容
(上接9月17日第八版)
可是,我们已经离古代很遥远了,我们的梦想还能变成现实吗?山里孩子对水的梦想和对“救命蛋”的梦想是一样的,在那个漫长的寻梦过程中,梦想变成了空想,他们和干旱赛跑,把身子跑成了虾米,把腿跑成了罗圈,把皮肉跑成了发黄的草纸,把血液跑成了干枯的河流,最后把自己跑成了一个枯萎的老人。他们在饥肠辘辘里做梦,在饥不择食里迷乱,在饥寒交迫里重新变得坚韧。他们的脚下是填不平的深坑,他们的食道离粮食越来越远,他们的呼吸也越来越微弱,似乎只是在喘气。山地的烈焰无穷无尽地扩张,当他们倔犟地从旱灾中摇晃着站起身时,岁月的沧桑已覆盖了他们脆弱的额头。
于是,我们仍然看到了香山地区的落后。
这种落后还可以从这里看到一些端倪。1956年至1966年先后分段修通的香山公路,全长只有83.2公里,宽6.5米,而且还是隔日才有往返的班车。农产品耕作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量很低,多年无法解决温饱。一直到1993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500元左右。农田作物、粪土、背砾石铺压砂地等的搬运主要使用畜力驮筐和人力背篼。据统计,铺一亩压砂地,需要人靠肩膀背120背篼砾石,成年人一背篼约背40公斤砾石。山区的农民每天要背40堆,也就是一天要背1600公斤砾石,才能挣到10个工分,而一个工分用现金换算,才值几分钱。如此繁重的劳动强度是大集体时代农家的本分。在当时,虽然如此苦焦,如此投入,压砂地的质量与规模,压砂瓜的品种以及信息、资源、交通状况,依然打破了农人的美梦。那时候山路多是羊肠小道,可通牛车的道路也不多,背篼这种早该被淘汰的运输工具却依然紧紧系在山区农民的脖颈上。这种落后的局面,使香山地区的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几乎是样样难。衣物短缺,食物粗糙且吃不饱,没有路,出门难,行路难,住房缺乏,大多数还住在窑洞里。窑洞抗震力差,可是一直到1988年,国家补助部分物资,还改造加固防震崖窑、土窑120余户及130多孔窑洞,占住窑户数的37%。由此,香山人说:“十冬腊月不下雪,准备来年卖大锅。”我们难以想象,连吃饭的锅都要卖了,人还能活吗?
这就是香山地区呈现给我们的今昔全貌。
种种落后的局面导致的后果是无可否认的,那就是要发展,要首先让人们摆脱贫穷。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