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农业:从想象中走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579
颗粒名称: 沙漠农业:从想象中走来
分类号: F329
摘要: 2009年9月16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沙漠设施农业的文章。
关键词: 沙漠 日光温室 农业

内容

引子
  9月3日至7日,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宁夏调研时,走进中卫市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后不禁为之感叹:“这是宁夏人民、中卫人民的一大创举……”9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宁夏:沙漠上建起蔬菜大棚,逼退风沙1公里”为题,对宁夏中卫在沙漠建日光温室,发展沙漠农业予以报道。
  在沙漠里建日光温室种蔬菜,过去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今天,年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卫市不但敢想,而且还干出了名堂。
  走进中卫市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排排日光温室在沙漠中筑起一道道屏障。室内种植的辣椒、西红柿、小乳瓜不但长势喜人,而且口感纯正,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的有机绿色食品。
  追溯中卫的治沙史,再看看今日中卫开发利用沙漠的气魄与景象,无论是谁都会为之震撼,都会赞叹“这是一个奇迹!”
  沙漠日光温室里长势喜人的蔬菜给了中卫开发利用沙漠的信心
  2004年中卫撤县设市后,中卫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五年间,全市设施农业从建市前的3万多亩发展到17万亩。
  然而,要想进一步做大设施农业就不得不面对和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可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在那里?
  中卫沿黄灌区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足1亩。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种菜与种粮之间争地现象日益凸显,加之近年来城市、道路、农房改造用地增加,可以说,沿黄灌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多了,适合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几乎没有了。
  中卫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何方?
  市委、市政府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中卫有可开发利用的沙漠20万亩,这么丰富的沙漠资源如不开发利用,太可惜了。
  2008年4月,在市委书记刘云的支持下,市科技局局长刘学录借助相关科技支撑项目,带领市农业科技人员开始在沙坡头区碱碱湖搞试验,建起3座顶部为钢架结构,墙体为水泥砖砌的日光温室,每座造价10万元。与灌区日光温室相比,造价高出了近5倍。
  面对3座沙漠日光温室,如何能在温室里种出蔬菜来,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沙漠养分低,保水性差。要想在沙子里种出蔬菜就必须培育有机质。那么,用什么来培育有机质,什么才是价最廉甚至是不要钱的材料?
  这个问号“问”了刘学录上百遍后,他想到了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的废弃物——木渣和树皮。通过反复试验,刘学录发现,有机物在沙子中的比例达到80%比较理想,既可蓄水又可保肥。种植中,为了保证种出来的蔬菜是有机绿色食品,沙漠日光温室选用的肥料全是农家肥和有机肥。
  时间在不经意间过去了几个月,沙漠日光温室是一天一个样。当辣椒、小番茄、小乳瓜等在沙漠日光温室开花结果后,每一个品尝过的人不得不承认,其口感和味道纯正,也不得不承认沙漠不但能种出蔬菜,而且还能种出品质上好的蔬菜。
  沙漠日光温室建造成本降低和经受的各种考验给了中卫勇气
  沙漠里种出有机绿色蔬菜,这个消息一时成为宁夏的新闻。
  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阶段性胜利,但想要在沙漠建起更多日光温室,发展沙漠农业,还是个设想。前面说过,用于试验的沙漠日光温室造价10万元,如果不能大大降低造价就难以推广,发展沙漠农业就是空谈。
  科技人员不得不承认又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与此同时,很多人关于沙漠日光温室能否经受住冬季严寒、能否经受住沙漠8级大风、能否经受住沙漠高温等种种担心,也让沙漠日光温室发展前景一时显得暗淡。
  对于沙漠日光温室能否经受住众人所担心的考验,科技人员不知道,但对降低沙漠日光温室造价,他们坚信一定可以解决。为此,他们先后制订了8套方案。
  有时候,灵感就是一把钥匙。刘学录说,他想到降低造价就源于眼前的一幅景象而迸发出的灵感。一次,刘学录途经沙坡头区南山台子,看见几个人用打草机制成一个个草块。刘学录眼睛一亮“如果用草砌块代替砖头做墙体,既可解决保温问题又可降低造价,岂不两全其美”想法一闪过后,他停下车走到打草机边看了看后,订下2万个草砌块。
  很快,2万个草砌块运来了,但刘学录等人发现短草粘不到一起,制成的草砌块很容易散烂。“短草制成的草砌块容易散烂,长草又贵……”又一个灵感从刘学录脑中闪出:把长草和短草按一定比例制成草砌块看一看。
  果然,经过几次试验,50%的长草和50%的短草制成的草砌块不但结实,而且整体尺寸大些的长短草砌块比最初的草砌块相比只高出2元。想到草后,刘学录又想到黄土,因为草和黄土是最便宜的建筑材料,甚至黄土根本就不花钱。就这样,科技人员用草砌块和黄土为建筑材料做墙体,建成造价仅为4.5万元且顶部为钢架结构的日光温室。
  一切难题解决后,刘学录提出在碱碱湖建3000座沙漠日光温室,并将此想法上报市委、市政府。刘云听后说:“那地方太小,要做我们就要做大。”经过深思熟虑,刘云把建设沙漠日光温室的地方选在了腾格里沙漠南缘吊坡梁一带。
  为做到科学、民主决策,2008年10月、11月,“能不能在沙漠建日光温室”的问题先后上了两次市委常委会。随后,刘云又召集四套班子商议,最后决定在吊坡梁一带先建起50个日光温室。
  决定做出后已是2008年11月底,但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科技局牵头,市交通局等部门配合,当年12月底建成几座日光温室,并种植上蔬菜,看能否经受住严寒、大风等考验。
  12月底,市科技局克服了巨大困难,在吊坡梁建起4座沙漠日光温室,并定植了辣椒、小番茄、茄子等蔬菜。一个冬季、一个春季,沙漠日光温室里的蔬菜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沙漠日光温室也经受住了8级风沙的考验。刘学录说,由于沙漠日光温室与灌区日光温室相比有透气性好、蒸发量大等优势,从去年到今年,室内蔬菜根部没有发现有病的现象。
  ……
  由此,市委、市政府决定:2009年建成沙漠日光温室2000座。
  沙漠日光温室以科技为支撑以“三苦”精神为动力走现代农业之路
  2009年3月,腾格里沙漠南缘开始热闹起来。
  一辆辆大型车辆驶进这广阔的沙漠,开始平沙整地。中卫市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从纸上“走”到这里。
  这是一个宏伟蓝图,是人与沙漠和谐相处的开始。尽管困难重重,但年轻的中卫市有科技支撑,有“三苦”精神做动力,无所畏惧。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经验、没有资金,先期1200座沙漠日光温室怎么建?
  这是难题,但不是问题。2009年4月,中卫市沙漠农业示范园区开工建设,市科技局、市农牧林业局、市建设局、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等克服种种困难,在沙漠建起一座又一座日光温室。
  刘学录说,施工中没有电,就用发电机;没有水,就用车拉水;没有经验,就边干边摸索;没有资金,就千方百计筹措。今年六七月最火热的时候,工地进驻施工队38家,每天有千余人和几百辆大型机械在沙漠作业,场面甚是壮观。
  记者今年6月曾到施工场地采访。见到各承担建造日光温室的相关人,脸一个比一个黑,嘴唇结的干痂一个比一个多。中卫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公司两名负责施工技术的小伙子,半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他们告诉记者,在沙子里奔走一天,人非常累不说,沙漠温度太高,矿泉水一天就要喝10瓶。
  建设中,刘云和市委副书记杨洪,更是对这项工作紧抓不放,一有时间他们就到工地督察建设进度,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正是在“三苦”精神的助推下,1200座沙漠日光温室不但保质保量建成,而且还硬化道路41公里,平整土地16万亩。
  对于中卫发展沙漠农业这一创举,很多媒体称之为“点沙成金”。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也给予“中卫在沙漠建日光温室,是变劣势为优势的成功典范”的高度评价。
  对于沙漠日光温室今后的经营和管理,据刘学录介绍:主要采取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刘学录说,这种模式的好处:一是农业公司能很好地和市场对接,走高端市场;二是农业公司能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公司经营好走订单农业之路;四是公司好融资、好贷款,有资金保障。目前,1200座日光温室通过招标,已全部承包给农业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市科技局已和山东寿光等地对接。下一步,沙漠日光温室将安装现代监控设备,室内温度、湿度、含水条件以及土壤、地下水质等都由电脑控制,逐步走向现代化。刘学录说,目前购买监控设备的资金已到位,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安装。
  记者 记
  沙漠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的试验成功,开辟了中卫农业今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沙漠设施农业的新路子,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尽管目前存在发展沙漠农业资金缺口大等困难,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沙漠农业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成功迈出第一步。中卫人开发沙漠、利用沙漠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造福子孙后代、意义深远的宏伟工程,必将给中卫农业带来新突破、新跨越。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波
责任者
马进军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卫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