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525
颗粒名称: 第三辑 压砂瓜的脉搏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9月15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资源 香山地区

内容

(上接9月11日第八版)
  读懂了石头,你就读懂了如石头般坚硬的香山人。在香山,香山人用石头创造出一种奇迹——压砂地!正是靠着心里的这点念想,这点希望,这种智慧的耕作,香山人把土地中的每一点温润都虔敬地奉献给庄稼。因而,便有了人背、驴驮砂砾压砂的艰辛劳作。这是香山人与老天争夺生存的权利,其精神不亚于愚公移山。只是,愚公是壮心不已,挖山不止,而香山人是把山沟里的砂砾挖出来背到黄土地上铺一层……
  一种艰辛的劳作,一首不屈的壮歌,香山到底演绎了些什么?
  香山的心很硬很冷,
  残酷得无所事事,一无所求,
  蔑视了一代代人的痛苦与呐喊,
  羞辱了一番番的春夏与秋冬。
  背负着冲天的怨气,
  在赤裸裸的谴责里,
  在光秃秃的拷问中,
  炼狱般地煎熬着,
  一个悠长而又无期的梦……
  脆弱的生态环境
  当我们登上香山地区的最高点——香山峰顶,才发现这是一片凝固的大海。峰谷连着山梁,山岭山峁铺排开来,透出绝望的苍凉,透出死寂的沉重,透出赤裸裸的干枯。起风了,风沙横吹,风沙漫游。这种时候,山里人是不敢出门的,那山谷的风鸣怪叫声,犹鬼哭狼嚎。他们蜷缩在破败的屋里,似乎被那鬼哭狼嚎的风声喝止,不能动弹。他们的面孔变得痛苦,内心也已被山风敲成了碎屑。
  香山的土地一岁一枯,年复一年,越来越凝重,越来越苍凉。多少年的地老天荒,多少年受干旱的折磨,多少年对焦渴的抵御,多少年对水的期盼,使香山人拼了命地呐喊:水,水,水,给我水。于是,在这片枯竭的大海里,地名总是和水联系在一起,大的如海原,小的如三眼井、喊叫水、深井、梁家水园子、党家水等。
  有一个南方人从电视上看了专题片《苦泉纪实》,知道大西北有一个名为喊叫水的地方时,竟然捧腹大笑,差点笑得背过气去。家里人莫名其妙,问他笑什么。他对家人说,太可笑了,这个世界上竟有一个名为“喊叫水”的地方,缺水也不至于叫这样的名字啊!喊着叫着要水,向谁要水?喊着叫着就能有水吗?水是长耳朵的东西吗?水能听到他们的喊声吗?真是太可笑了!
  这可笑吗?南方人在笑我们这个直白的地名时,我们想哭。
  也许,南方人是因为没有来过香山地区,他难以想象一个地名所代表的沉重的苦难,所以他笑了。但是,如果他来到了香山,他看到了香山人的焦渴,他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喊叫水,是在向苍天向大地要水!
  喊叫水,是香山人做的一个与水有关的梦!
  在那样一片焦黄的死海里,在那样长久的视角刺痛中,做一个有关水的美梦是多么的令人欢欣鼓舞,又是多么叫人绝望透顶啊!
  “水,水,水,给我水!”这是20世纪50年代上甘岭坑道内战士的叫喊。
  后来,这种叫喊成了香山地区人们内心悲苦的呐喊。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