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地球是输不起的实验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407
颗粒名称: 第二辑 地球是输不起的实验室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9月10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植树造林 生态环境 农业

内容

(上接9月9日第七版)
  如果说,以上轰轰烈烈的所作所为,只是不讲回报,只是蛮干,只达到了一种虚妄的目标,可是接下来必然又是一场大起大落的折腾。如果因为实际效益微乎其微,还像过去一样拼命地加大投入量,那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了。
  我们看到,1959年在山区大搞水利化建设中,先后修造水平梯田3060亩,植树11.52万株。至1965年,引洪漫地到处可见,植树造林2380亩,但栽而不活,大部分工程效益甚微,边建边废,以劳民伤财而告终。
  这是我们存在的问题。
  其实,有问题并不可怕。辩证地去看,往往是“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年躺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如果不是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往下掉”的问题,哪有“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呢?科学的发展无不从问题提出开始,而后有认识,而后有求索,而后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走出困境的通途,从而才有经济起飞,才有人类进步。
  香山地区的问题也一样,同样需要凝聚每一个人的智慧,需要付出、拼搏,甚或牺牲。
  正是基于此,香山人再也不能自欺欺人,再也不能成为新的掠夺者。那种以破坏环境、生态、资源为代价而换取自然经济性的微弱“发展”,是香山人给自己掘墓。香山人需要更长的时间,回头去补上这一课。例如,多种树木、改良土壤、封山育林、维护乔灌木林等,为山地,也为自己积蓄一点抗争的力量。
  20世纪60年代初,山区人民采取挖鱼鳞坑和平小水平沟等方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但树木成活率不足10%。
  1975年开始,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由国家无偿提供苗木进行封育改造,初见效果。
  1980年,结合工程措施营造水土保持林,并在居民点周围营造薪炭林。
  1982年,推行种树种草,结合小流域治理种植灌木,进一步发展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
  必须认识到,香山地区的起点很低,且隐患多多,前途漫漫,道路艰难。加之在那段大集体岁月里,香山地区的人也在那些“三年超过英国”“五年赶上美国”“争取十年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口号中晕头转向,迷失了方向。因为政治从来都不可能是单纯的,即使是在那个人心最为单纯的年月,我们的乡土政治也依然在以它固有的方式潜滋暗长着。在政治的制约下,香山地区的人有时候只能是偷偷地在房前屋后种几棵树,在偏远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栽几棵果树。就是这样谨小慎微,也怕弄得风声太大,太大了就有可能给扣上一顶“破坏农业生产”的帽子。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帽子是怪吓人的。好在大家明白,能拯救人的不是那些诱人的口号,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那就是了解山地的特性,化解危机,求得进步。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