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夏人民治河的方法及效益(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406
颗粒名称:
宁夏人民治河的方法及效益(上)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9月10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宁夏人民治河的方法及效益的文章。
关键词:
黄河
治理方法
堤防
内容
黄河流经九省区,全长5460公里,其中流经宁夏397公里,占黄河全长7%。宁夏段河道上有黑山峡,中有青铜峡,下有石嘴山,形成中卫、中宁和吴忠、银川两个平原,统称宁夏平原。这里山舒水缓,沃野千里,无决口泛滥之患,有引水灌溉和航运之利,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黄河宁夏段397公里中有79公里流经深山峡谷,流经平原的318公里,两岸一般高出正常水位1米至3米不等,黄河大水漫滩,小水塌岸,河床游荡摆动,对两岸农田、村庄、渠口、道路的危害自古有之。每年都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护岸防冲塌或者修堤防洪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人民在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一、防小水塌岸。宁夏平原为黄河淤积和两岸山洪堆积而成,河岸多系淤积土壤、土质松散。黄河流量在1000m3/秒以下时,河岸崩塌,时有发生。为防冲塌,在靠近城镇、渠口、交通要道等重要地段,修筑砌石或堆石码头、护岸防冲,切实有效。但限于财力、物力,一般地段则用传统的草土埽捆抗冲护岸,其形式因地制宜,有码头、顺水坝、挑水丁坝等多种。由于柴草易腐,年修年坏,不能持久。上世纪60年代,改用块石铅丝笼戗护草土埽捆根脚和裹头,加强了抗冲能力,其耐久性较好,因铅丝在水中易锈蚀,或经冰凌撞击,丝断笼破,仍难维持久远。上世纪80年代,在中卫、永宁等处试办灌冲水泥桩护岸,桩长20米、直径0.5米,每9根为1组,将桩顶部联结为整体,其抗冲挑流效果较好,但仍不能有效地防止急流淘刷土岸和冰凌撞击。用混凝土四面体防冲塌切实有效,但造价高,用量大。加之,制作费时,搬运不便等原因,难以广泛使用。上世纪90年代,根据水利专家吴尚贤的建议,并在其指导下,采用木架附重四面体抢护塌岸,费省效宏,又用作透水丁坝,导顺河流,亦大见成效。
二、防大水淹漫。黄河宁夏段虽为地下河,但当流量超过4000m3/秒时,就开始淹漫滩地,流量越大,淹漫范围越大。为防河水泛涨,漫淹农田、村庄、道路等,前人曾沿河修筑防洪堤。因河道改移不停,时修时废,难以持久。新中国成立后,沿河各县(市)不断增修河堤,提高抗洪能力。1963年秋,时任自治区水电局副局长的民主人士李盛春,根据1904年黄河大水,损失惨重的教训,按60年一个周期预计, 1964年黄河有可能出现大水,遂上书自治区党委书记李景林,建议修筑防洪堤,做好防洪准备。李书记及时批示水电局做好防汛前期工作。水电局于当年冬季组织人员从下河沿到石嘴山,进行了防洪堤的调查规划。1964年春,国家气象局预报汛期黄河有大水。自治区人民政府当即组织沿河各县(市)修筑防洪堤,将原有低矮单薄的河堤加高培厚,断续不连的河堤连接起来,并增修新堤,全长达280公里(单堤),使之成为整体。当年洪水历时一月(7月10日到8月10日),青铜峡最大流量为5930m3/秒(7月29日实例),汛期动员军民10万人护堤抗洪,发现决口,及时堵复。石嘴山市为确保市区安全,还抢筑了四公里长的第二道堤防。由于有顺河长堤,加上人工抢护,才有效地限制住了洪水淹漫的范围,使损失大为减少。
据汛后调查,这次大水淹没面积3.69万亩,大部为河滩地,堤内农田仅740亩,塌岸150亩,淹房700间,其中倒塌68间。1980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出“黄河流域防汛工作要抓早抓好……气候异常是发生大洪水的征兆”。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1年4月22日和7月13日先后发出紧急通知,并拨出专款,要求沿河各县(市)做好重点河防工程,修复防洪堤。9月初大汛前,已修复加固堤防275公里,又新修堤防86公里(包括第二道堤防)。大水到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连发两道命令,紧急动员近20万军民上堤,沿河各县(市)党政一把手全部奔赴防汛第一线,负责本县(市)的防汛抢险,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学智,政府主席马信等领导分赴重要地段,指挥抗洪抢险。
1981年大水后,在中央拨款支持下,于1982年加固已有堤防254公里,筑新堤146公里,先后出动115万余人,共移动土、石方447.6万立方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堤整修完成工程量最多的一次。现有堤防524公里,其中主要堤防447公里(单堤)。堤顶高出1981年大水位(相当于50年一遇洪水)1米至1.2米,堤顶宽4米至7米,并建有穿堤建筑物,堤内保护耕地70余万亩。总结以往修堤不管堤,3年堤变地的教训。1982年大修防洪堤后,沿河8个县(市)都设有堤防管理所,负责本县(市)境内的堤防管理,维修和绿化。近些年来,由于河势变化,有些河段的行洪能力下降,黄河流量超过4000m3/秒时,就需要堤防加人防。根据1981年黄河大水向第三排水沟倒灌15公里,由于沟堤与黄河防洪堤为同一高度而未遭决口的经验,其他排水沟尾段入河处均需加筑与河堤同样高度的堤岸,以防汛期黄河大水倒灌,导致沟堤决口,造成淹漫损失。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德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