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辑 地球是输不起的实验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777
颗粒名称:
第二辑 地球是输不起的实验室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8月26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人口
农业
自然环境
内容
(上接8月25日第八版)
生存危机
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香山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同样不可小视。本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方式和自然经济状态,一直使广大群众为了吃饱肚子,毫无节制地开垦山坡地,伴随着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香山地区风云激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种种问题、矛盾和困难。加之又受“以粮为纲”政策的引导,山区承载力超限,自然灾害更是频频发生。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的基本战略就是加强集权管理,自力更生,准备打仗。在这种体制思想下,香山地区在经济营运上的主要概念就是保障、生产、短缺、管制、配给、救济等。“向荒山要粮”的主观意识无法绕过干旱造成的失控区,过分集权的政治体制孕育着官僚主义思想,也表现了社会与人的思想和心理是何等的脆弱,何等的没有承受力。这固然与香山地区的人文地理有关,但与我们长期以来报喜不报忧的宣传教育也有相当的关系。在那个年代里,大家把“改变香山面貌”描绘成一幅美妙的理想蓝图,鼓吹刚刚取得的一点成绩而不顾及出现的问题和危机,甚至隐患。结果是,很多山里人抱着敲锣打鼓过新年的孩子般的期望,投身到“向荒山要粮”的热潮中,去做个人和小集体的黄金梦。
特别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中,提出了“冬闲变冬忙,水土保持要经常,香山人民齐动员,十年规划任务七年完”的口号,不顾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盲目修造梯田,修筑引洪渠,填堵山洪主沟等,使山坡草原大量垦种,植被破坏,表土风蚀沙化加重,旱情和水土流失加剧。所有这些,可以说是在探索香山地区如何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血污。人们没有尊重大自然的法则,常常是一“利”障目,不见泰山。社会充满了个人与小集体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乃至为了能种一点点粮食而不惜拿着铁锹东挖西挖,白天挖,黑夜挖,挖掉一片又一片枯黄的植被,无休止地损害着早已无法蓄水的山地。他们看不到身后的退路,他们对严峻可怕的现实漠然视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重新提起这段历史,更有必要把这段历史放进广阔的社会领域里来探讨,虽说有局限性,但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分量。
事实上,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的主观理念并未能从根本上战胜自然。人在狂热盲目地对自然索取的时候,自然就已经人为地为自己设置了陷阱,让自己和后代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那些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他们看不到问题的症结,也不会有预期危机的感觉。那些自负清高、自欺欺人、一意孤行的人同样看不到问题的根本,同样不知道如何对付新的危机。更多的入不愿正视现实、不敢直面困难。对于那些只知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瞒上欺下的人来说,危机就是失败,就是完蛋,就是死亡。其实,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看到问题就看到了出路。但是在当时,没有人勇于正视现实,没有人冷静观察,更没有人深入分析,破解难题。
这是我们得到的教训。
也许,这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生存选择。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