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走出理财的三大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586
颗粒名称:
走出理财的三大误区
分类号:
F129
摘要:
2009年8月21日,中卫报刊登了走出理财的三大误区。
关键词:
理财
误区
产品
内容
误区一:忽略低风险产品收益差距
不少投资人认为,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银行低风险人民币理财等产品的收益率和定期储蓄差不了多少,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从今年情况来看,若年初10万元申购了一只债券基金,按平均收益计算,到目前为止已经赚了3360元,而若只是活期存款的话收益不到300块钱。
选择低风险产品就是要“分厘”必争。具体来看,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年化收益率2%左右,银行存款,一年期年利率为2.25%、债券型基金一年期收益率在3%~7%之间……这些低风险产品的收益差距不大,但是在复利的效应下,结果差距非常大。所以,千万不要忽略这微小的收益率差距,进行理财应该锱铢必较。尤其是在打新股时,通过银行的“日日金”、“七天通知存款”等理财产品配合,收益率要比光做活期存款高很多。
误区二:漠视“流动性”
不少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片面追求收益率高低,忽视了流动性问题。要理解流动性,可以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产品变现能力,其中包括变现速度和变现所要付出的代价。近期,银行理财T+0产品热销,偏股基金开始T+0赎回、产品犹豫期出现等,实际上也是围绕着流动性做文章。
误区三:等有钱了再理财
“刚刚工作没啥钱,理什么财啊。”这是很多都市白领的想法。实际上,理财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问题。不少理财专家认为,理财越早越好。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转化为真实的理财经验。另外,还有不少投资者幻想着有一种“万能理财大法”,而这一大法,实际上就是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目前不少银行、基金公司推出“基金组合”投资,其核心也是一种资产配置。
(据新华网)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新华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