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朱德元帅的威信从哪里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543
颗粒名称:
朱德元帅的威信从哪里来?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8月20日,中卫报刊登了朱德元帅的威信从何而来。
关键词:
威信
地位
威望
内容
“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面对这段话,若不知出处,仅从对德高望重的朱德元帅的感情而言,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然而,这段话正出自以直率坦荡、光明磊落著称的陈毅元帅之口,源于陈毅元帅写的《关于“八一”南昌起义》一文。翻阅军史可知:根据起义计划,朱德的任务是利用兼任南昌公安局局长和滇军在江西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的身份,加强在敌军中的工作,了解南昌敌军的动态。起义前一天,前敌委员会召集会议,赋予朱德的任务是设法拖住留驻南昌的第三军第20团、第21团两个团长,保证暴动顺利进行。起义时,全部起义军共2万余人,朱德领导过的军官教育团只有3个连参加,加上他兼任公安局局长时受到教育、后被编入起义军序列的2个保安队和1个消防队,总人数也不到500人。
起义后,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编为3个军,第二十军辖3个师由贺龙率领,第十一军辖3个师(其后所属蔡廷锴第十师投归蒋介石)由叶挺率领,同时成立第九军,任命朱德为副军长,实际只有参加了起义的军官教育团3个连作基础;起义军撤离南昌时,朱德被任命为先遣队司令,而先遣队也只有两个连的人。由上可见,朱德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南昌起义立了大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此时的朱德,如果人为地拔高其在军中的职务地位,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真实情况是,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短短两个多月之后,在起义军处境最为危险的时候,以其非凡的言行和作为赢得了崇高的威信和威望。
起义军南下途中,在广东大埔县南面的三河坝分兵,主力部队奔取广东潮汕,朱德率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和军官教育团共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掩护主力部队,牵制敌人兵力。留守部队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在三河坝激战三天三夜,伤亡很大,撤出三河坝去追赶主力部队时,遇上了从潮汕退下来的部队。得知主力部队在潮汕已经失败,顿时,部队上下充斥着失败的低落情绪,而最残酷的考验还在后面。
10月下旬,朱德率起义军余部行至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孤立无援,给养紧缺,许多师团领导离开部队,有的营连,干部甚至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部队一片混乱,陷入了濒临溃散的危险境地。面对危难苦局,面对这支绝大部分都不是他的老部队、思想上和组织上相当混乱、领导起来有困难的队伍,朱德毅然决然地站在前列,担当起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重任。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他在天心圩组织进行思想整顿,在召开的军人大会上,他沉着镇定地讲:“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坚定有力地说:“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大家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当时在场的陈毅在《关于“八一”南昌起义》中回忆:“人们听了朱总司令的话,也逐渐坚定了,看到了光明前途了,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定的。”并且还说:“这时候,朱德同志才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最终,经过整顿整训和多方运筹,革命的火种最终保留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湘南暴动和井冈山朱毛会师。
危险时刻、危难关头,朱德同志以坚定的理念信念和极大的历史自觉,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勇敢地选择了担当保存队伍、保存实力、保存革命火种的千钧重担;他让身处困境、不知所措的官兵看到了光明,焕发了斗志。也就在此时刻、在此关头,历史顺理成章地选择了他,官兵发自内心地选择了他。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