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396
颗粒名称: 永远的思念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8月18日,中卫报刊登了一则父亲思念去世儿子的文章。
关键词: 父亲 思念 儿子

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一天一天临近着,我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思绪飘回到三年前那个令人心碎、令人悲痛欲绝而令人难以忘怀的清晨……
  由于前天晚上看书睡得晚,还在梦乡里的我,被隔壁上学寄宿在我家的妻侄惊慌的喊叫声惊醒,我和妻子急忙赶过去,发现小儿子小宁脸色青紫,一言不发,浑身打颤,我们立即将儿子送往海原县医院抢救。值班医生按急救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抢救,但令人遗憾的是回天乏术,一个多小时后,儿子撒手人世,永远离开了,离开了深爱着他和他爱着的所有亲人们……面对儿子冰凉的遗体,我怎么也不愿相信眼前的这个悲伤情景竟然会是真实的,因为儿子才刚满十四周岁。
  儿子去世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准备送葬。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作为父亲,我为儿子选好了坟地,找来了几位会打坟的穆斯林群众,并用铁锹挖开了第一锹土……城里的、乡下的,所有的亲戚朋友闻讯后急匆匆赶来参加儿子的葬礼,所有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送走了儿子,我的心也被掏空了,一遍一遍在低声呼唤着儿子的乳名,从这个屋子找到那个屋子,努力在寻找着儿子留下的点点滴滴。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个令人难忘的情景,儿子去世的那天,正好是学校秋季开学报名的第一天。儿子的同桌在学校等不见他来报名,便赶到我家里找他,我们告诉了他儿子去世的噩耗,当时,儿子的同学愣住了,也不相信这个残酷的事实,当他确认了这一切是真实的后,泪水从这个和儿子年龄相仿的孩子稚嫩的脸庞上滑落下来,他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背转身悄然离开了我家,我问苍天,为什么要让这个孩子承受这种沉重的情感折磨呢?
  中年丧子,这是人生最大的悲痛之一。儿子离开人世这三年时间里,我不愿回想,也害怕回想往事,却忍不住一遍一遍地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我是一个喜欢摄影的人,儿子生前,我曾给他拍摄过很多照片,可自儿子走后,为了不引起妻子的伤心,我把所有儿子的照片收藏起来,锁进书柜里。有时实在太想儿子了,就趁妻子不在身边,悄悄一个人拿出来看看,泪水一次次不争气地涌将出来。儿子活着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我给他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童话文学故事书籍。记得2004年“五一”假期,还在银川脱产学习的我,让妻子带着儿子坐车到银川,我领着他娘俩转遍了首府城市的大街小巷和景点,拍摄了大量照片,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儿子是一个性格腼腆的、非常懂事的孩子。前两天,我碰见了他小学时的一位老师,说起儿子,这位老师还赞不绝口,对儿子的英年早逝感到非常惋惜。儿子平时喜欢做手工,我给他买的一套益智组合玩具,他组合安装了一艘大军舰,至今被他母亲放置在一个纸盒里收藏着。睹物思人,虽然时间过去了三年,但我一想起儿子在世的一幕幕情景,仍感到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每当我路过儿子生前就读的海原县第二中学门口时,不由自主地睁大眼睛,想在那天真的群体里找到儿子熟悉的身影,却总是失望至极,以致于自己宁愿绕道而行,生怕勾起伤心的回忆。我喜欢听张恒的歌曲《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一遍又一遍……
  思念如一根长长的丝线,一头牵动着我的心,另一头紧紧连接着我长眠地下的爷爷、奶奶、母亲、儿子、小侄子及所有亲人们,走了的已走,活着的还得好好活下去。如今,当我思念亲人、思念儿子时,便找一些活儿去做,使自己格外忙碌:或在每个星期五主麻日之后去上坟,诵读一段《古兰经》,寄托无尽的哀思。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罗玉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