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别让“禁补令”成为“稻草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289
颗粒名称:
别让“禁补令”成为“稻草人”
分类号:
G529
摘要:
2009年7月4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不允许集体补课,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关键词:
学生
作业
教育
内容
7月4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好学生暑假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不允许集体补课,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出台“禁补令”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是不是发出了类似的“禁补令”便能把该禁的禁了,要止的止了?这恐怕还需要打个问号。笔者记得很清楚,每年寒暑假,各地都要发类似的“禁补令”,但是,各地的补习班却是禁而不止,甚至有增无减。依笔者拙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有关部门的无所作为,“禁补令”成了“一立了之”的“稻草人”。所谓相关部门无所作为,在笔者看来,一是不想作为。社会呼吁为学校减负,有关部门置之不理怎么都说不过去,那好,等到假期就发个“禁补令”,至于发了之后的效果如何,就懒得有人去管它了。若有人追究起来,答曰:“发过文件了”,结果禁令就成了敷衍塞责的拿手好戏。于是“禁补令”也就成了应景之作的“稻草人”。二是不便作为。许多地方肯定都出台了“禁补令”,但要真正执行开来,尤其是处罚尺度的把握方面,可以说不便掌控。相关部门为了不惹是生非,也便“得饶人处且饶人”了。因此,“禁补令”就成了某些部门用来掩人耳目的“稻草人”。
由此看来,要取得“禁补令”所追求的效果,目前的关键还在于要使“禁补令”得到切实有力的执行。如果有关部门只把禁令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态,那么“禁补令”终归免不了“稻草人”的命运。衷心期望“禁补令”、“减负”能动真格的,不再成为“稻草人”,还孩子们一个轻松愉快的暑期。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