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辑 香山诉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165
颗粒名称:
第一辑 香山诉说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8月12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香山地区
硒砂瓜
西瓜
内容
(上接8月11日第八版)
山里人的“救命蛋”
在广阔的香山腹地,生长着一种弱小的植物——西瓜。说它弱小,是因为它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命运多舛,虽说在山地上生长了百年之久,却又无可奈何了一个多世纪。这是山里人在原本就干涸的土壤里刨出来的“救命蛋”,也是他们强咽千百年来揪心的酸楚,在风沙中种植的微渺希望。
何为“救命蛋”?顾名思义,就是能救命的东西。又因这救命的东西是圆形的瓜,所以香山地区的人称其为“救命蛋”。它当真能救命吗?
可以想象,一种生长在干旱带上的弱小植物,会被人们视作“救命蛋”,可见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是,从很多资料上查看,山里人的“救命蛋”,在历史的滔滔激流中,竟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而且肩负着“救命”的重任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它只是悄悄地存活在民间,也仅仅只能为山里人换些盐巴而已。
从1985年对香山植物的调查来看,该地区主要生长旱生、超旱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及森林草原向草原过渡的混交林植物3个群落。共有天然次生灌木林、草本植物资源51科160种,其中有木本植物58种、草本植物102种。位于香山东南边的原中卫县三眼井乡,全乡面积436.73平方公里,耕地31468亩,农牧兼营,产小麦、麻子、糜谷、山药蛋、红黑瓜子和中卫山羊。其盆地中压砂地为红黑子瓜生产基地。从这点来看,我们便知道了今天百万亩硒砂瓜的源头在哪里,更知道了它的发展历史是何其缓慢和艰难。
西瓜原产于非洲,在中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一书中说:“西瓜,种出西域,数名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
西瓜之一的“子瓜”,在香山地区又被人们叫做“打瓜子”,也是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被香山地区的人视做“救命蛋”的瓜,其形状与西瓜相同,成熟后瓜瓤多呈黄、粉、白色,子多瓤少。山里人把瓜摘回家打开后,从中抠出瓜子,晒干拾掇干净存放起来,以期盼卖个好价钱。瓜子分为红、黑两种颜色,色泽鲜亮,粒大皮薄,子粒中有一桃形白仁,人称“定心白”,其味甜香脆,在山里人心中象征着吉祥如意、万事顺心。很多山里人把子瓜储藏在黑炭中过了一个冬天,春天拿出来还跟刚摘下来的一样新鲜。而瓜子也不会因搁置时间长而霉变,据说瓜子的含油量高达50%,属香山地区的特产。多吃可治口臭、防癌变。应该说,这是硒砂瓜的前世。
子瓜就独产于香山压砂地。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