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香山诉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1991
颗粒名称: 第一辑 香山诉说
分类号: I25
摘要: 2009年8月7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 香山地区 农业 贫困

内容

(上接8月6日第八版)
  读完了香山地区的历史,我们又一次想起了西部这个概念,想起了许许多多被记载被讲述的更多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西部留下了不少先行者的身影。他们行走在没有人烟的荒漠中,他们忍受着烈日的暴晒和风霜的煎熬。他们是西部的闯入者,但同时也是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1894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开始进入新疆,他曾在中国西部沙漠高原游历探险8次。他写了《走过亚洲》和《亚洲沙漠行记》。1900年英籍匈牙利人马克·阿弗勒尔·斯坦因开始了他的中国西部之行。他和他的随从将经过的地区绘制成1∶200的地图。是他,以500两银子从王道士那里买出570份敦煌千佛洞石窟的经卷文书。《亚洲腹地》是他的一份科学报告。1906年,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带领一支由法国公共教育部、巴黎地理学会和法国庆碑铭研究院派出的考察队前往中国西部。他们的目的是考察废墟,鉴定突厥王朝的铭文。他们绘制了2000公里的行程图,进行了25次天文观测,收集了1000多件动植物标本,并且获得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这是在中国西部留下印痕比较深的3个人。是什么支撑他们行走在陌生的荒漠中?是什么使他们能长年累月地抛妻别子,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进入死地?是贪婪吗?仅仅是贪婪吗?是科学精神吗?仅仅是科学精神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在我们的血液里却缺少这种贪婪和科学精神?不管怎么说,作为西部的一个极小的群体,我们香山的百姓无休止地在为填肚子而奔忙时,外国人却有意无意地成了西部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闯入者。他们闯入了我们的地方,但我们无法抗拒,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对一块土地承担什么。面对西部,面对香山地区的老百姓,历史是有罪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是有罪的。
  先行者们来到了西部,他们的脚步并没有踏上香山地区的土地,不是这里陌生遥远,而是这里没有财富。这里不是他们寻梦之地,也不是他们梦中的福地。香山地区是寂寞的,又是不寂寞的;香山地区是死的,又是不死的。荒凉和千旱,穷困和饥饿,尽其所有扑进了香山人翻腾着虱子的羊皮袄里。他们呼唤着水,呼唤着雨,呼唤着千年的期盼,呼唤着漫漫长夜里的美梦。多少人撕心裂肺的“花儿”回荡在羊肠小道上,多少人的眼睛如枯井般望向天空,多少人的灵魂裸露给大地祈求收获,多少人的孤寂无眠却看不到天际闪现的希望之光。展开香山地区的历史长卷,蓦然发现,在飞扬的烟尘中,先是自然的残酷,后是人的疯狂索取,再是自然更为严酷的报复。加之民意被压制,苦难被任意缩小和掩盖,官僚们趁机囤积居奇,倒买倒卖,甚至搜刮克扣救命之粮,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使蔓延的灾难被无限扩大,直至成为更大的饥荒。人无能,天也没办法,人若无耻,老天只能跟着流泪。在那因过于宽阔而显得死寂的巨大空间里,悲剧一次次重演,人们生活在大山的腹腔里,没有自己的镜子,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历史上的香山地区,饥荒频繁、连年战乱、历尽沧桑,几乎成了阴森森的恐怖世界。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