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沉重的录取通知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1967
颗粒名称: 一份沉重的录取通知书
分类号: G467.8
摘要: 2009年8月7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海原一中学生张吉接受助学资金的文章。
关键词: 录取通知书 助学金 大学

内容

又到金榜题名时,有哪个高考学子不是满怀期望啊!
  但海原一中学生张吉接到西安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没有喜悦,相反心情却无比沉重。
  7000多元的学杂费要他自己去筹措。
  8月4日,记者在团海原县委填报助学申请的现场见到了张吉,17岁的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反到布满愁苦和无奈。
  张吉今年高考成绩是472分,本来上一本线的考分,滑档到了二本。张吉对此没有遗憾,他实在无力顾及这些。
  张吉是海原县关桥乡罗山村人,父亲因车祸失去记忆,需要人照顾,母亲精神失常走失多天,他和姐姐正在四处寻找。
  张吉的成长没有母爱,是靠父亲拉扯大的。17年前,母亲在生张吉的过程中精神失常,从此疯疯癫癫,连自己都照顾不了。
  17年来,父亲既当爹又当娘,照顾着张吉和姐姐。张吉和比自己大一岁的姐姐张春一直在同年级上学,姐弟俩学习都很好。
  2009年4月16日,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本就残缺的家庭。张吉的父亲出了车祸,在送往医院昏迷了17天后,醒来就失去了记忆。
  张吉的父亲在固原住院一个月,各种费用花了5万多元,这些钱都是亲戚主动借给他们的。
  家里的变故,张吉在高考前什么也不知道,和他一起读高三的姐姐张春承担了这一切。张春抽空照顾父亲,还要在弟弟面前表现出和往常一样的平静。
  高考结束,平时学习比张吉好的姐姐张春落榜了,张吉的成绩上了重点线。录取通知书来了,面对7000多元的学杂费,张春束手无策,能借钱的亲戚在父亲住院期间都借了,5万元的债务已经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
  目前,张吉申报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黄河银行助学金”,能在开学时拿到4000元的资助,其他的钱还没有着落。
  在采访结束时,张吉告诉记者,无论有多难,他都要想办法去上大学,在大学里好好学习,等以后有了收入,就给亲戚还债,回报大家和社会。
  记者在17岁的张吉脸上看到了自信,在交谈中感受到了小小男子汉的责任感。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
张春
相关人物
张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团海原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卫市海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