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辑 香山诉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1715
颗粒名称:
第一辑 香山诉说
分类号:
I055
摘要:
2009年8月4日中卫报登载的长篇报告文学连载。
关键词:
民国
海原县
饥荒
内容
(上接7月31日第十版)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的冬天,气候异常寒冷,吐口唾沫能摔成八瓣,刚淌下来的眼泪会冻成冰蛋蛋。真是滴水成冰,冷得透骨。干冷的天气,北风呼呼吼叫,直刮得眼睛睁不开,看不见对面的人。山地的羊肠小道,时有仰躺的尸体。沿路经常有被遗弃的孩子,那些孩子有的才1岁多,穿着破旧的红棉袄绿棉裤,头上戴着一顶狗皮帽子,刚刚学会走路,走起来还左摇右晃,哭几声,又慢慢地向前走去。大路上满是烟尘,四野荒芜。这个才在人世上活了一年多的孩子,他会失足跌落在沟里,会被那些已经变成野兽的人吃掉吗?旷天旷地的荒凉,一个小小的孩子也只能去漂泊。孩子啊,你能逃过这一劫吗?
树皮被剥落殆尽,树木早已枯死。那些快要饿死的人奄奄一息地活着。黄风,又是黄风;扬沙,还是扬沙,没有尽头,不知止于何时。干旱逼走人,逼空一个又一个村落。山在,却不出声,风出了声!守在家中的一个白发老太婆,八九天没有吃粮食了。当她饿得实在难耐时,想起儿媳逃走以后,还留有一个破枕头,里面装的是秕谷糠,她便把枕头拆开,弄了点谷糠磨了磨,吃了……有人把房上几根不多的椽子拆下来胡乱卖几个钱。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一些妇女蓬头垢面,露着干瘪的胸脯趴在地上寻找蚂蚁充饥,身上的肌肉已看不出颜色。
回顾历史,我们忍不住泪流满面。在我们体会文字后面那悲惨无比的场景时,那种接天连地的悲苦逼胸而至。那真是一块逼得人无法立足的土地,看着久远的过去,我们沉重的心境是何等悲怆。我们不由发问:是什么,让香山地区的人生活在了没水的地方?
我们的目光太凝重,太苦涩,太迷茫了。
历史以其残酷和冷漠伤害着我们的眼睛。文字是微不足道的,却可以彰显过去。我们可以拒绝历史的阴暗,但我们自己却无法拒绝从文字中感受沉重和忧伤。
历史上的海原县是一个以山地与黄土丘陵地貌为主的山区县。干旱是海原县的主要灾害之一,民间素有“十年九旱”“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之说。
不只干旱,发生在1920年12月16日的那场刻在历史记忆中的毁灭性的8.6级大地震,是迄今世界陆地最大的地震,使海原人民经受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灾难。震区死亡计234117人,倒塌房屋、窑洞50万间,破坏更不计其数。这在全世界都是触目惊心、空前惨重的地震灾害。《中国民报》当时报道:“各县报告表册,这次大地震共死亡30多万人,牲畜为807270头。”海原县城半城塌陷,所遗灾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见,耳不忍闻。“震灾刚过,百姓在灾难中惊魂未定,旱魔又随之而来。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春夏亢旱,饥荒严重。”海原,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翻开历史,百姓过过几天好日子呢?(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张永生
责任者
孙艳蓉
责任者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