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曹闸村千亩土地流转出“产业工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1236
颗粒名称:
曹闸村千亩土地流转出“产业工人”
分类号:
F327
摘要:
沙坡头区东园镇曹闸村通过土地承包,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土地
租金
收入
内容
本报讯(记者 马进军)同样是在田间锄草,可今年刘月娟的心情和往年大不相同。刘月娟说:“往年是给自家干,可今年不一样,是给公司干,干一天就能挣40块钱,我干了快10天了。”说话间,刘月娟指着和她一起干活的近200名妇女说:“这1000多亩土地原来都是我们的,今年我们把土地转包给了公司,公司又雇用我们在这里干活,我们现在也都成工人了。”
刘月娟是沙坡头区东园镇曹闸村村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1亩多地由刘月娟一人耕种。“今年年初,镇上来人说,有家公司要承包1000亩土地种荷兰豆,一亩地给我500元租金,问我愿不愿意出租。”听说要租地,刘月娟急了:“地租给人家,那我怎么办?”
“你可以到公司打工啊,我们都说好了,你们把土地租给公司种荷兰豆,然后你们就到公司打工。”镇干部的这番话让刘月娟心动了,但谨慎的刘月娟又算了一笔细账:不管是种小麦还是水稻,一亩地一年下来最多也就收入600多元,而且还不算人工,如果把地租出去……很快,刘月娟发现: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
和刘月娟一样,曹闸村有4个组近300户村民将土地转包出去坐收租金。刘月娟告诉记者,今年把地租出去后,不算种荷兰豆时挣的钱,仅锄草这段时间,她就挣了快400元了,加上500元租金,她的一亩地收入近千元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大力发展出口露地蔬菜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东园镇把探索土地流转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于今年年初引进中卫市一家公司,在曹闸村承租1037亩土地,建设露地荷兰豆出口生产基地。
据东园镇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基地在荷兰豆生产过程中,每亩用工不少于40个,1037亩土地需要用工4.2万个。仅此一项,可让曹闸村720个劳动力就业,实现劳务收入210万元,曹闸村人均增收1012.5元。按照该公司的发展规划,计划利用2年至3年时间在东园镇建成万亩蔬菜出口基地,届时东园镇可实现劳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全镇农民人均可增收954元。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
刘月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沙坡头区东园镇曹闸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