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开始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1084
颗粒名称: 从春天开始的故事
并列题名: 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冯自平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7月16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冯自平的文章。
关键词: 科学院 能源研究所 科研成果

内容

阅读别人的故事,积淀自己的智慧。这是在今年春天的某一日,偶然的机会听到有人聊起冯自平时说的一句话。
  打通冯自平的电话,电话里传来冯自平朗朗的笑声,他说话风趣幽默,很有感染力。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春天,每个春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冯自平不仅是中卫人,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天然气水合物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留日同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大金空调技术研究所特聘专家。这是从春天开始的故事,我们在2009年的这个春天里听到冯自平的故事,不由得想到1978年的那个春天。那个春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吹响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角。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更是拨动着那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心弦:“……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当然,那时候冯自平还很小,但他在课本上学到了这篇文章,便喜欢上这篇文章,他喜欢科学的春天,于是,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在后来的人生岁月里拥抱了科学的春天。
  一个从春天开始的故事,开创了冯自平像春天一样蓬勃的事业,这是一段发展与创新的传奇。一片春光的背后,是各种新思潮、新观念以及新风尚的碰撞和交融,各种新型的科研园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68年,冯自平出生于宁夏中卫,中卫的这片土地哺育了年少的他,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和欢乐,让他在科学的春天里受到了启蒙和教育,让他在求知的道路上充满了狂热的梦想,让他在奋斗中磨炼了意志锤炼了心智。中卫的山水激发了他的灵感,中卫的天空让他有了梦想的翅膀。
  1986年9月,冯自平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在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学习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这看似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这毕竟是冯自平人生的转折点,也必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如今的冯自平回想起那段时光时,仍认为那是一段春潮涌动的岁月,也是一段梦想施展抱负的黄金岁月。从此开始,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科学的春天里奔跑,奔跑。1990年至1992年,他在西安电力技工学校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任助教,讲授《锅炉原理》和《汽轮机原理》两门课程。1992年至1994年,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从事螺旋管式锅炉热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至1996年,他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从事复杂能源与动力系统的实验研究数值模拟。他求知欲强,经常提出很多问题,但他的指导老师并不直接回答。导师总是说,你可以通过一种办法把答案找出来。实际上,老师是逼着他做实验,并同时让他从实验中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过程,他学会了不断向自己提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回答当初想问的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丰富得多。冯自平知道,假如一个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当场就答复他了,其知识含量是ABC。但他如果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最后也找到了答案,他掌握的知识则是ABCDEFG,这样所获得的知识就多得多了。
  冯自平自己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他也希望现在正在学习和研究阶段的年轻人从中受到启发,收获丰厚的知识。1997年至1998年,冯自平受北约组织(NATO)资助,到Pa-tras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从事航空发动机燃烧方面的研究。他的导师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热物理学家,这不仅让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而且他也从这位科学巨人的身上学到了更为严谨的治学精神。1998年至2000年,他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邀请,到日本京都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微尺度热交换器的研究和开发。2000年至2001年,他受聘于日本通商产业省,在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从事动态冰蓄冷技术及潜热输送过程中的摩擦减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2001年至2003年,他受聘于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任大金空调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进行热交换器分流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蓄能技术的研究开发。
  岁岁有加,硕果累累。人生成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努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坚持、不断超越的过程。冯自平的知识积累随着他视野的扩展而得以不断地丰富,这些努力都为他后来在科学领域里的厚积薄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冯自平是幸运的,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不是所谓的名气,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梦想的翅膀,是科学的春天涌动着激情的深泉。梦想气贯长虹,锐气盖过了困难,进取压倒了安逸,热忱击退了忧烦,好奇心成就了他对科学的执著探索和追求,也让他的心灵如水波一样年轻。
  都说搞科研的人比较死板,心中只有数据和仪器,其实不然,冯自平心中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还有孩童般的天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久盛不衰,他的事业才如此枝繁叶茂,繁花似锦。多年来,他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以第一研究者获得1999年度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度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B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度西安交通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1999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要专利有:冷媒分流器、高效传热管型散热器、具有温度均衡效果的散热器、管内强化传热手段、多相流体分流器、半导体制冷除湿装置等。
  冯自平的梦想实现了,他从来没有低估自己的梦想。他知道,上天不可能轻易地给予他梦想的好事,就像生命的果园里每个人都追求果实累累,但上帝只给大家一粒种子,只有把这粒种子播进土壤里,精心去呵护,才能开出漂亮的花朵,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2003年4月,冯自平成就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成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杰出人才,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教授、博导、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空调、热泵、蓄能以及工业节能(电力、石化、造纸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并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热泵机组(GHP),其中有4项主要指标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继而他又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冰蓄冷系统,还研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模拟软件包,等近20项研究成果。
  这些有着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不仅让冯自平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也让他的科研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冯自平追求科研事业的过程中,他认为让自己疲劳的永远不是远方和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他不穿旧鞋也不想走老路,他的鞋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精诚团结、废寝忘食、精心研究,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战,终于在广州一间实验室内下起了“冻雨”。这是国内首次有针对性地在室内实现了冻雨模拟。冯自平研究“冻雨”模拟的灵感来自于他坐在电视机旁,看着电视中南方受雪灾的场景,他当时就想,如果研制出的硬件设施有防冻雨的能力,损失就不会如此惨重。从目前看,我国还没有关于冻雨灾害的科研条件。所以,冯自平希望能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相关研究经验,研发一个冻雨灾害的模拟平台,为以后的防灾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研条件。是的,这种灵感虽然来自于看电视,但却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冯自平最初是研究热能工程技术的,后来转向空调技术,这种从热到冷研究方向的转变,是他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他在科学研究领域里新的探索。正是这种转变,才把他深藏的潜力挖掘了出来,才把他所有的能量调动起来,才把他锤炼成了一个坚忍而刚强,严谨而执著,为科学研究努力拼搏的新一代科学家。
  听冯自平的故事,心理空间瞬间得到了巨大扩展,意识到一个人要立志有所建树,就要把成功当成一把梯子手脚并用奋力攀登,因为双手插在裤兜里是永远爬不上梯子的。从他的科研事业谈到现在的教育,他认为少年儿童时期接触到的科普,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他对家长们有个建议:即使不能给孩子一些辅导,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就给他们买科普书,多带他们去看科普展览,就有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科学家为什么要做科学,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呢?首先,是好奇心驱动,就是想探索。我们都知道神农尝百草,难道他尝百草一开始就是为了寻找草药吗?当然也未必,他就是好奇嘛,先尝尝再说。当然,当孩子们成为科学家后,搞科学就是为了为民造福了,而不仅是简单满足好奇心了。冯自平用自己的谈话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思维,也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王国的敬重和热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冯自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春天里的花朵,去为春天里的每一朵花浇灌汗水,那么整个春天就是我们的。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彷
责任者
冯自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