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中卫的感叹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0791
颗粒名称: 留在中卫的感叹词
并列题名: 全区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现场观摩督察会纪实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7月10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全区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现场观摩督察会的文章。
关键词: 中卫市 现场观摩会 沿黄城市带

内容

“‘黄河金岸’”城市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环境!”
  应理湖畔,亲水码头,宛如一座天然桥梁,架起了城市通往大自然的天桥。湖中央,一座古朴的寺庙“漂浮”其间,通往它的仅有的一条栈道,将整个大湖分为三块高低不等的小湖。因为落差,栈道一侧出现了一条宽几十米的瀑布。整个应理湖被高低错落的树木包裹其中,透出一丝丝神秘感……
  7月9日早,在全区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现场观摩督察活动开始的第一天,作为全区第一个观摩点——中卫市应理湖开发项目,用她秀美的景致,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摩人员。
  “这里简直太漂亮了!”“空气好!环境优美!”“真没想到喧闹的城市中还有这样一处世外桃源!”……如此的褒奖,不绝于耳。与此同时,中卫市落实自治区“黄河金岸”的战略部署,也在这样的褒奖中被肯定。
  离开应理湖,观摩人员又坐上电瓶车,驶向与其只有一路之隔的香山公园。
  “这个公园可真大!”“有中卫的水车,有很少见到的廊架,还有高低错落的假山和果树、松树、槐树、垂柳等等。这个公园的‘内容’可够丰富!““夏天,带着家人到这里避暑、游玩,真是一种享受呀!”“有点江南风光的意思。”还是一连串的褒奖和感叹,不绝于耳……
  短短十几分钟的观摩,应理湖、香山公园内1400多亩水面、1153亩绿地和50多个精致的景点,不仅让观摩人员看到了中卫建设黄河生态湿地的气魄,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卫建设“黄河金岸”城市的步伐。
  “‘黄河金岸’城市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环境。”观摩完应理湖和香山公园,自治区主席王正伟用这样一句话,给出了“黄河金岸”发展战略的重点所在。是的,有了优美的环境,才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如此,城市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黄河金岸”的目标也会很快实现。
  腾格里湿地公园能把各种元素融入其中,这非常好!
  早晨8点钟的腾格里湿地公园,静谧、幽雅、壮美、多情。
  几十只水鸟,在宽广、平静的湖面上掠起一朵朵水花,而后欢快地在空中打着旋儿。
  腾格里湿地公园里栽植的40多万株各类树木,披着绿衣,合理有序地分布在各个角落。放眼望去,整个公园就像是一幅水彩画,无言地诉说和展示着中卫打造“黄河金岸”的气魄。
  8点40分,几辆在湖面飞驰的快艇伴随着低沉的马达声,打破了腾格里湿地公园的平静。站在腾格里湖畔,快艇激起的一层层波浪像要把人拥入湖中。水鸟被快艇惊扰,叫声更大,飞得更快,而此时此刻的腾格里湿地公园又有了灵动之感,又彰显出少
  女的多情和丰韵。
  8点50分,全区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现场观摩督察团来到腾格里湿地公园。站在腾格里湖畔,眼前的水、船、树、鸟……构成的大漠胜景让观摩督察团的每一个人心旷神怡。一阵阵凉爽的风迎面吹来,让人浑身舒坦,精神振奋。
  “看!湖里那个小岛上有很多鸟。”一位观摩者高兴地向旁边的人指着他的发现。顺着手指的方向,他旁边的人也看到了飞旋在那个小岛上的十几只水鸟。欣喜之余,大家又开始根据鸟的形态,判断鸟的名字……
  “报纸上多次报道过中卫市的腾格里湿地公园,但都没机会来看一看。这次来一看,果然不错。相信再过一两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里又是第二个沙湖。”当听说腾格里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只花了100多天,灵武市市长李建军又感叹道:“中卫的‘三苦’精神真是了不起。”
  正在众人览景话评腾格里湿地公园时,人群中传来中卫市副市长王永斌关于腾格里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情况的介绍:腾格里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位于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距离市区6公里处。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开发治理水域面积1万亩。项目将规划区内的湿地、湖泊、鱼池、沙生植物、防沙林带及小旅游景区进行整合,与项目区内的长城、寺庙共同形成集沙漠治理、休闲度假、水产养殖、生态建设于一体,融入边塞文化、大漠文化、军屯文化的旅游景区。
  听到这里,沉醉于腾格里湿地公园美景的王正伟说:“我们打造‘黄河金岸’,一定要将黄河文化、沿黄古迹完整保存,并有机地融入
  沿黄城市带(群)建设。没有黄河文化,没有历史古迹的沿黄城市建设是没有底蕴、没有内涵、没有支撑的。腾格里湿地公园建设能把古长城、寺庙、边塞文化、大漠文化等融入其中,这非常好。”
  “三大公共建筑”一定会成为沿黄城市带(群)一道靓丽的风景!
  城市是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承载地。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积淀着这个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中卫城市文化形象被定位为“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而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工程和主体建筑,中卫“三大公共建筑”——文体娱乐馆、体育馆和博物馆的建设,将中卫黄河、大漠、花儿等三大元素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卫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色。
  “文体娱乐馆采用水浪的特色主题突出其动感,强调运动与景观的密切联系;博物馆建设注重与黄河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体现中卫地域、文脉特点的文化建筑;体育馆建设突出‘生态、入本、科技’的和谐环境。且文体娱乐馆、体育馆、博物馆均有水系环绕,这‘三大公共建筑’的建设,对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7月9日,当听了中卫市副市长马世军关于我市文体娱乐馆、博物馆、体育馆建设的相关情况介绍后,参加全区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现场观摩督察团的人员无不发出感叹,“三大公共建筑”与中卫地方特色相吻合,建筑风格上很有特色,相信中卫文体娱乐馆、体育馆、博物馆建成后,一定会成为我区沿黄城市带(群)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卫市“三大公共建筑”位于市区新墩街以东、沙坡头大道以南、应理街以西、平安大道以北,概算总投资2亿多元,占地总面积500亩,是“黄河金岸”工程建设中打造中卫黄河文化整体品位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三大公共建筑”均已开工建设,将分别于2009年11月底、12月底、2010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宁枸杞博物馆,沿黄城市带(群)上的“明珠”!
  时下的中宁,一片红火的收获景象,枸杞园里飘出枸杞的清香,农家场院被火红火红的枸杞“占居”了。
  闻着枸杞的清香,全区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现场观摩督察团与会人员走进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中宁枸杞博物馆建设现场。
  沿黄城市带(群)建设,就是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枸杞博物馆的建设,就是为了拉长枸杞产业链条,促进中宁经济发展。在中宁枸杞博物馆里到处都充满了大干快干的建设激情,枸杞博物馆主体楼已建到5层,休闲娱乐区、公共服务区都在不同程度推进。
  “枸杞是中宁的王牌,中宁是中国枸杞的故乡,枸杞文化在中宁源远流长,枸杞博物馆的建设,通过枸杞文化、枸杞系列展览,对枸杞产业的延伸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将来,在这里要形成集科研、学校、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王正伟如此描绘着中宁枸杞的美好发展蓝图。
  “规划设计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高8层45.9米,主体楼已建到5层,预计工程今年10月底便可建成并交付使用。届时,中宁枸杞博物馆将真正成为沿黄城市带(群)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听取了有关汇报后,与会人员一片赞叹。
  记者 记
  加快沿黄城市带(群)建设、打造“黄河金岸”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培育宁夏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奋力打造“黄河金岸”,必将极大促进银川、吴忠、中卫、石嘴山等经济发展重地的一体化运作,使其成为“呼—包—银—兰”经济带的重要一极。中卫建设沿黄城市带最漂亮、最具特色美城市的战略选择,向自治区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审视中卫所具有的独特禀赋和自然条件,今年以来,中卫重点在做活“水”上下工夫,在做足“绿”上见成效,在做优“精”上动脑筋,在做好“特”上求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相信在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黄河金岸”的战略构想一定能早日实现。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永福
责任者
马进军
责任者
彭红兵
责任者
周晓兵
责任者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宁夏
相关地名
中卫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