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造假门”更需要他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0461
颗粒名称: 遏制“造假门”更需要他律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7月2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遏制“造假门”更需要他律的文章。
关键词: 学术造假事件 法律法规 监督行为

内容

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频频曝光,造假者前赴后继。“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余热未消,辽宁又一所高校陷入“抄袭门”,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哲学论文涉嫌抄袭,引起公众关注。
  据称,高校教师的论文至少有10%涉嫌抄袭,而在一些院校的学生当中,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0%!当高校、甚至国内顶尖高校教授造假事件连续发生后,其对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惩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一桩桩高校造假事件告诉我们,仅靠教师个人的“独善其身”,仅靠高校体系内的自律,远远不能净化校园的空气。学术造假,其主观动机、客观行为,与商贩的产品造假,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惩治产品造假,有立法和执法的保障,遏制学术造假,同样需要借助外部的、强大的他律力量。在法律、法规中完善相关条款,对查证属实的学术造假行为规定惩罚措施;建立独立的类似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学术鉴定、监督机构;在行业内对造假行为达到违纪程度的造假者实施行业终身禁入,等等。就如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所说:“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