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新区建设成就海原速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6287
颗粒名称: 海原新区建设成就海原速度
分类号: F291
摘要: 5月28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海原县四大机关入住新区办公。经过1年多的建设,一座漂亮又新潮的城市正在荒原上崛起。1年来,海原新区征地2.3万亩,拆迁农房1351户,迁坟4600座;完成67.8公里道路、62公里排水、81公里供水管网建设;招商引资16家;栽植树木130万株、绿化面积1.58万亩;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大楼竣工。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开发

内容

本报讯(记者张晓勇)5月28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海原县四大机关入住新区办公。经过1年多的建设,一座漂亮又新潮的城市正在荒原上崛起。
  1年来,海原新区征地2.3万亩,拆迁农房1351户,迁坟4600座;完成67.8公里道路、62公里排水、81公里供水管网建设;招商引资16家;栽植树木130万株、绿化面积1.58万亩;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大楼竣工,四大机关按期入驻办公,其他单位办公楼、住宅小区、学校、医院、宾馆等公益设施正在施工中,将陆续完工投入使用。
  海原县县长马新民感慨地说:“这样重的建设任务,在一般情况下需要三四年才能完成,而海原新区的建设者们用了1年多就完成了,创造了城市建设的奇迹,成就了海原速度!”海原新区建设是海原县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治区领导、市上领导经常视察调研、解决问题,给新区建设者们吃了定心丸,鼓了士气,添了加快发展的动力。
  当初,新区连一张地形图都没有,为了尽快绘制建设蓝图,海原县测绘工作者们冒着严寒,每天在厚厚雪地上扛着重重的设备,徒步行走二三十公里放线绘图。
  海原新区建设每动一锹土,每开一个工,都离不开城建工作者。王文军、胡海军等人曾经连续3个月没有回家。马晓宁背部长了一个肿瘤,需要治疗手术,但由于手头工作放不下,只能带病上岗,直至工作结束才去医院看病。
  去冬海原新区建设者们没有停歇过一天,一个冬天完成了1000万立方米以上土方工程。今春海原新区一线工作者挑灯夜战,打开车灯抢时间赶进度。
  海原县党政主要领导一有空便赶往新区指导建设,分管城建领导常驻新区指挥建设。老城区的一些工作事务,他们只能利用晚上加班处理。
  历史性的建设不仅让宁南最美的县城渐显芳容,还充分展现了海原精神。“这种精神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与干旱抗争、与命运抗争中磨砺形成的一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敢于拼搏、奋发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在立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艰苦实践中磨砺形成的一种锲而不舍,像打仗一样干事创业的精神。”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李学文总结认为,这种精神是中卫“三苦”精神、“两情”作风、“五个干事”的具体体现,是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再现。这种精神是海原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必将激励着他们在海原今后发展和各项重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