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爱巢”百姓幸福的净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5837
颗粒名称: 弱势群体“爱巢”百姓幸福的净土
其他题名: 本报记者走进红梧幸福村
分类号: F302.1
摘要: 本报记者张吉昌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之佼佼者,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常言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红梧山,这里虽然没有生长茂盛的梧桐树,但凤凰将会飞来,因为这里确是一方代表祥瑞、幸福的净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 农业计划 农村发展

内容

本报记者张吉昌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之佼佼者,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常言说: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
  红梧山,这里虽然没有生长茂盛的梧桐树,但凤凰将会飞来,因为这里确是一方代表祥瑞、幸福的净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08年6月,全区危窑危房改造会议结束后,中宁县委、 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整合县内危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扶贫扬黄、塞上农民新居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决定在位于盐兴高速公路以北、恩红公路东西两侧,投资8000万元, 建设红梧幸福村。
  红梧幸福村现已顺利建成, 成为全区修建安置的最大移民村。
  日前,已有1462户来自中宁县11个镇(乡)的特困救助户住进了红梧幸福村,剩余的部分房子也将很快分给住户。
  何玉兰是一位因风湿病瘫痪20年的人,她家于去年11 月从恩和镇刘桥村搬到红梧幸福村,现在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蒋全红在照顾老伴何玉兰之余,在村子的工地上打零工,一天能挣四、五十块钱。他笑着对记者说:“政府出钱给我们建这么好的房子,去年年底还给我们送来了米、面、油,前些日子安装了自来水(还未通水),卫生所和客运站都有了, 学校正在建设,过不了多久,孩子就可以在村里上学了,一切都很方便,这里简直就是养老院啦 ! ”据悉,为了让救助户住得下、过得好,中宁县政府又规划在红梧山实施二期土地整改建设项目,计划开发土地2.6万亩发展经果林,从而彻底拔掉救助户的穷根,帮他们走上脱贫致富路。另外,入住红梧幸福村的农户,在8年内,除每人每年可获得中宁县补助120公斤口粮外, 从川区搬迁到红梧幸福村的建房救助户原宅基地由所辖乡 (镇)统一收回,承包地继续耕种,继续享受种粮补贴的有关政策;从山区搬迁到红梧幸福村的建房救助户原宅基地和承包地由所辖乡(镇)统一收回,继续享受原退耕还林(草)政策;建房救助户继续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山区搬迁农户每人分配枸杞地1亩至1.5亩,川区搬迁农户每人分配枸杞地0.5亩至 0.8亩,支持困难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民生就像一根绳子,一端牵着党中央领导,一端牵着老百姓,困难群众是一个弱势群体, 但同样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他们在生存与就业等各方面较正常人有着先天的劣势,尤其是农村的特困救助户,他们生活困难,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然而,在红梧幸福村,这块昔日的绝地已变成贫困群众开始新生活的一方净土。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吉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