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百姓并肩前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5759
颗粒名称: 与百姓并肩前行
其他题名: 徐力群深入蒿川乡等地督察抗旱工作记
分类号: S423
摘要: 中部干旱带告急,百姓生产生活告急!5月19日,市长徐力群,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于霆,中卫军分区司令员雷环等一行步履匆匆,趟着黄土进村入户,察民情,观旱情,解民忧。大旱之时,一定要保证百姓有粮吃,人畜有水喝去冬今春以来,持续干旱已波及沙坡头区7个镇(乡)37个行政村,受灾人口4.1万人,其中饮水困难人口3.46万人,缺粮人口2.78万人,15.4万亩耕地受旱无法播种。
关键词: 旱灾防御 抗旱工作

内容

中部干旱带告急,百姓生产生活告急!5月19日,市长徐力群,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于霆,中卫军分区司令员雷环等一行步履匆匆,趟着黄土进村入户,察民情,观旱情,解民忧。
  大旱之时,一定要保证百姓有粮吃,人畜有水喝去冬今春以来,持续干旱已波及沙坡头区7个镇(乡)37个行政村,受灾人口4.1万人,其中饮水困难人口3.46万人,缺粮人口2.78万人,15.4万亩耕地受旱无法播种。
  在沙坡头区兴仁镇兴仁村硒砂瓜补灌蓄水池旁,徐力群详细了解了该镇当前的旱情及抗旱工作,并对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指导。面对旱情,兴仁镇积极行动,凭借着硒砂瓜补灌工程提供的水源,确保了绝大多数硒砂瓜前期正常生长。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群众暂时的吃粮吃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徐力群指出,大旱之时,一定要想方设法,保证百姓有粮吃,保证人畜有水喝。
  一个地方恢复生态,必须有一些长远规划(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前往沙坡头区蒿川乡 村的途中,看到压砂地十分干旱,徐力群随即下车,挖开砂层察看墒情。刚刚路过的该村妇女马付兰, 看到徐力群一行前来,也凑了过来。徐力群与她详细交谈了解情况。马付兰丈夫有病在身,两个儿子结婚后外出打工。靠着微薄的收入,马付兰全力供养小女儿在六盘山高级中学上学,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徐力群说,山区群众能吃苦,很勤劳,国家的政策也好,但他们的生活都很清贫,为什么?根本原因就是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徐力群指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靠政策,恢复生态。他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一些长远规划。南华山是中卫全市恢复生态的最后一个基地。”目前南华山及周边新植的即将形成的 1000平方公里绿地,每增加 10%的森林覆盖率,就可以增加100毫米的降水,15年后可将当地降水量提高至800毫米,通过这种逐步波浪式的推进,60年后可形成5000平方公里半阴湿地区,那时,中卫的生态环境就将得到彻底改变。
  蒿川乡等中部干旱带地区百姓的唯一出路,就是打工和移民蒿川乡蔡堡村村民马永宝,智障,妻子外出,留下了3个同样智障的孩子。在民政部门援建的房子里,放着他全部的家产:黑乎乎的铺盖和灶台,被烧了几个大洞搁置一边的桌子。走进马永宝家里,徐力群揭开锅盖,看到了仅剩的一把苦苦菜和几块干粮。徐力群拿出500元钱交给马永宝,叮嘱他好好生活。
  同村的王玉花,双腿无法正常行走。 徐力群蹲下身子关切地与她拉起了家常,并送上了慰问金。徐力群说:“中部干旱带百姓的唯一出路,就是打工和移民。 我们一定能够帮助大家脱贫致富走上发家路的!”徐力群边走边看,了解情况,用心琢磨着中部干旱带百姓脱贫致富的方略。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亚东
责任者
彭红兵
责任者
徐力群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