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小棉袄” 倾情暖“夕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5609
颗粒名称: 乐做“小棉袄” 倾情暖“夕阳”
分类号: C913.6
摘要: 两年如一日,一个普通的女人风雨无阻,每月坚持往返十余里路程为五保老人理发,并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两年多来,杨海静义务为老人理发的行为,感染了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用爱心让孤寡老人老有所爱,杨海静的行动像一股春风,让我们这个社会处处洋溢着人性的温暖和希望…… 爱心是一笔取之不竭的财富。当你付出爱心时,你会感觉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更加美丽。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孤寡老人

内容

本报记者杨波田海军文/图两年如一日,一个普通的女人风雨无阻,每月坚持往返十余里路程为五保老人理发,并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两年多来,杨海静义务为老人理发的行为,感染了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用爱心让孤寡老人老有所爱,杨海静的行动像一股春风,让我们这个社会处处洋溢着人性的温暖和希望…… 爱心是一笔取之不竭的财富。当你付出爱心时,你会感觉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更加美丽。 当一个人、一个群体把奉献看作是责任与使命的时候,它所引发的便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行动。两年多来,海飞丝理发店的杨海静和她的家人把为社会造福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始终没有忘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向他们播撒了无限的爱心。
  杨海静的理发店开在市区宾河城市花园附近,面积只有42 平方米。杨海静只是一名普通的理发师,丈夫在企业上班,她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你如果了解了她的事迹,你就会发现:在她的身上,跳动着一颗博爱的心。
  四个人的故事4月15日,又到了给敬老院老人理发的日子了。像往常一样,早晨9点钟,杨海静收拾好理发工具准备到中卫市河北敬老院。10多分钟后,一辆轿车停在了宾河城市花园门口,这辆车是专门送杨海静到敬老院的。车主贺女士、韩女士在春节期间听说杨海静的事情后,只要杨海静到敬老院,她们总会随同。
  9时30分,车准时到达敬院“又来了 !” 一位在敬老院宿舍外休息的老人和杨海静打招呼。
  “来了 !”“您老身体还好吧? ”“好,好 ! ”这位'老人叫刘国太,到敬老院两年多。据刘国太介绍,杨海静服务热情周到,敬老院没有老人不喜欢她。
  “小杨是个好闺女。我到敬老院两年多了,一直都是她给我理发。”刘国太说。
  “过年过节还来看我们,给我们买桔子、芦柑、饼干和穿的衣物呢。”进敬老院1年多的周荣接过话茬说,今年春节期间, 小杨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袜子和饼干。
  春节过后,随杨海静到敬老院理发的人增加到4人。贺女士和韩女士就是其中的两人。 正是她们的到来,结束了杨海静打出租车为敬老院老人理发的日子。
  贺女士的妹妹住在宾河城市花园,她理发时听说了杨海静的事。春节期间,贺女士的妹妹将杨海静的事情告诉她后,只要杨海静到敬老院,贺女士都会约韩女士一起去,并且每次总不忘给敬老院的老人带些礼物。当日,贺女士和韩女士给敬老院的老人买了一箱牛奶。
  起初,贺女士和韩女士随杨海静到敬老院,只是帮助杨海静给老人洗头。现在,贺女士和韩女士也能帮助杨海静给老人剃头了。 “我现在做这件事不图名、不图利,只是希望能够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将来回忆自己人生的道路,感觉我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曾经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贺女士说。
  义务理发,杨海静虽然只是做了一件她自认为十分微小的事情,她的行为却感染了不少人。
  2月份,在一家餐饮企业当服务员的姚茹随亲戚到杨海静的理发店理发时,听说了杨海静的事情。姚茹觉得,杨海静人好、 心好,如果跟杨海静学理发,不仅能多一门技能,自己也将受益匪浅。随后,姚茹到海飞丝理发店当学徒。2个多月来,姚茹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理发技能。只要杨海静到敬老院,姚茹总是满心欢喜地跟随。
  “姚茹说等有一天我老了, 她接我的班 ! ”杨海静告诉记者。
  “确实,我现在真的是这么想的。”姚茹实话实说。
  两面锦旗的背后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杨海静正在尝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社会上更多热心公益事业、有爱心的人, 关爱老年人。
  两年前,杨海静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电视节目讲述了一名男理发师帮助社区老年人的事情。这一期电视节目对杨海静触动很大。看完电视,杨海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杨海静将自己打算为社会做些公益事情的想法跟一个朋友讲了之后,这名朋友将她带到了夕阳红老年公寓,这里住着十多名孤寡老人。杨海静当天就为这些老人理发。之后,杨海静每月都会到夕阳红老年公寓为老人理发。4个月后,夕阳红老年公寓关门。虽然时间不长,杨海静却和夕阳红老年公寓的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007年5月8日,夕阳红老年公寓的孟兆荣、沈建国、张文文、曹保家4位老人给杨海静送来了 “义务理发,功德无量” 的锦旗。
  夕阳红老年公寓关门后,经另一名朋友介绍,杨海静找到了另一条帮助孤寡老人的路—— 为中卫市河北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每月义务理一次发。
  杨海静是一束光,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2008年1月 5日,中卫市河北敬老院的老人们,给杨海静送来了 “尊老爱老关爱残疾,无私奉献品德高尚” 的锦旗。
  “两年多了,杨海静视老人为亲人,不管刮风下雨,每月一次到敬老院理发没有失约过。杨海静不嫌脏、不嫌累,义务为老人洗头、理发,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杨海静就是老人的贴心'小棉袄'”中卫市河北敬老院院长常淑莲说。
  “杨海静不嫌弃五保老人, 能够坚持几年如一日,确实不简单,我能遇到这样的儿媳妇就好了。”3月30日,在海飞丝理发店染头的谢女士说。
  动力的来源杨海静的背后离不开理解、 关心、支持她的丈夫,这也是杨海静为老人义务理发得以继续下去的基础。
  “我丈夫很有孝心,人也很好,从我做这件事开始,他就支持我。”杨海静说。
  杨海静的丈夫闫平不仅十分支持自己妻子所做的事情,妻子每次出门,闫平总是提醒她给老人带一些吃的、穿的用品。
  杨海静的理发店生意最火爆的时候曾经一日挣400元。 平常,杨海静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元。而杨海静每次打出租车都要花费30元左右。这些,还不包括杨海静给老人买东西的费用。但闫平从未和妻子计较过,夫妻俩更从未因这些事情吵过架。
  小小的心愿“和敬老院的老人接触的时间长了,偶尔有一个月推迟一两天过去,心里就想念他们。”杨海静说。
  敬老院老人李文秀告诉记者,他虽然不知道杨海静的名字,但是只要杨海静过来,敬老院的老人都知道是给他们理发来了。杨海静对他们的这种情分,他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我觉得做这点事情算不了什么,只要能带动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老年人,为社会多做些好事,我就知足了。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杨海静说。
  现在,杨海静仍然坚持每月到中卫市河北敬老院和中卫市河南敬老院为老人们理发。
  记者手记: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杨海静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证实,爱心没有终点。杨海静像一支蜡烛,善良的人点亮她,她就欢快地燃烧起来。杨海静像一粒尘土, 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 又随处可见。她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
  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大,杨海静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执著、追求、责任和爱的博大。 杨海静让温暖传递,让爱心汇聚, 她使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 使更多生活在孤独和寂寞角落里的人们看到了春天。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波
责任者
田海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