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5538
颗粒名称: 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
分类号: F294
摘要: 一条本来正常通行的路段正在被拆毁重新改造,而这一路段建成通车才只有2年多,如今这一毁一建,需要数百万元资金。一幢建了3年原本还可正常使用几十年的大楼要撂倒重建。这都是发生在外地的真事。公路被重修,楼房被重盖,都自有它的理由。可是,我们此前在修路盖楼时,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些“理由”?这种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设计建造这些工程时缺乏“前瞻”所致。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建设

内容

一条本来正常通行的路段正在被拆毁重新改造,而这一路段建成通车才只有2年多,如今这一毁一建,需要数百万元资金。一幢建了3年原本还可正常使用几十年的大楼要撂倒重建。这都是发生在外地的真事。
  公路被重修,楼房被重盖,都自有它的理由。可是,我们此前在修路盖楼时,为什么没有考虑到这些 “理由”?这种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设计建造这些工程时缺乏“前瞻”所致。
  前瞻,即向前看,指考虑问题时走在时间前面,具有超前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相关领域或相关区域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预估。有了前瞻意识,我们的眼光就会更宽广,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办事就可以不出错或少出错。相反,“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缺乏前瞻意识的工程,很可能是短命的工程。
  综观我国历史上一些大型工程,无不有“前瞻”的眼光。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实现了蜀地“天地人水”的和谐,至今仍是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保障。这不能不说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一种前瞻意识。
  科学发展对决策者的前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主决策是保障前瞻性的前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决策者应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这些“杂音” 往往能给我们思考问题提供全新的视角,使我们想到先前未能想到的问题,从而使既有方案更趋完美,更能面向未来。
  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需要体制和规划作保障。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专职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人才,对各项工程的前瞻性进行研究、评估和审查,没有规划就不可能有前瞻。尤其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应以全局的眼光,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杜绝各自为政。只有融入了前瞻性的工程,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走出建了拆、 拆了建的重复建设怪圈。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