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的彼岸奋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5010
颗粒名称: 向幸福的彼岸奋进
其他题名: 记宁夏中卫张氏科工贸公司董事长张富英
分类号: F241.4
摘要: 说起张富英的故事,便让人想起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没有春天的朝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热迫人,更不像冬天的枯黄凋零,秋是代表成熟的,不与葱翠峥嵘,却有苍翠之韵,还充满着一种诗意。为了生活更有质量,为了追寻幸福的彼岸,听听张富英的故事,感受秋天里的收获和诗意,对我们是颇有益处的。张富英的一位朋友说,每当她看到张富英的时候,张富英身上那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龙活虎的精神面貌就会感染她,并使她身上滋生出一股创业的激情,很想辞职下海也创一番伟业。
关键词: 创业 就业

内容

说起张富英的故事,便让人想起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没有春天的朝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热迫人,更不像冬天的枯黄凋零,秋是代表成熟的,不与葱翠峥嵘,却有苍翠之韵,还充满着一种诗意。为了生活更有质量,为了追寻幸福的彼岸,听听张富英的故事,感受秋天里的收获和诗意,对我们是颇有益处的。
  张富英的一位朋友说,每当她看到张富英的时候,张富英身上那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龙活虎的精神面貌就会感染她,并使她身上滋生出一股创业的激情,很想辞职下海也创一番伟业。可是等她离开张富英,一段时间不和张富英见面,她身上的创业激情就渐渐消失了,又回归到了平静的庸碌的生活中。所以当她感觉到活着没劲时就会想起张富英,想和她见面,想从她身上获得股积极进取的力量。
  可见,张富英是一个多么有感染力的人,她被誉为“塞上江南” 的商界精英,她的创业故事如同她的人一样,没有忧郁和落寞,有的只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快乐和欣慰。她出生在中卫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自小家里生活困难,但父母都是善良忠厚之人,尤其是母亲,身上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艰难,都宽以待人,真诚地帮助别人。这为她以后成长为一个认真干事的女企业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张富英不幸从原中卫县铁厂下岗了,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幸,但现在看来,是贫穷的生活和残酷的现实激发了她的斗志和奋发精神。在那个贫穷的时代, 同样贫穷的她毅然背起了照相机,到处求师学艺,在市区高庙附近摆了一个小摊给游高庙的客人照相。最初的艰难和处处碰壁的情景可想而知,但她从不知道什么是累,什么是疲倦,一门心思要把照相的看家本领学到手,天天想着如何给来中卫旅游的游客留下最美好的形象。这就是张富英, 她把照相当成了一项事业,她从最初的只知道速度和光圈是怎么回事,发展到对摄影技术有了一定的见解和悟性。因为她对人热情好客,手艺也炉火纯青,慢慢地,照相的小摊就发展成了照相馆。多年后,她经营的“雅西卡照相馆”红遍了整个中卫,并于 1997年扩建成了影楼。张富英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终于成长为一个敢于拼搏的时代弄潮儿。有人说张富英是从贫穷中飞出来的“金凤凰”,还说她是个传奇人物,她的故事总是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是的,张富英是独特的,她不但是中卫的凤凰,还是所有创业者色彩斑斓的梦想和希望。她自幼喜欢太阳、喜欢月亮、喜欢星星、喜欢五彩缤纷的生活,凡是被她看准的机遇,她都靠自己的执著紧紧地抓在手里。当影楼有了稳定的客源后,她就计划拓展其他业务。她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尤其又受到兄弟姐妹的支持,特别是张氏家族里的成员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的协作精神激励着她,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大刀阔斧地“进军”宾馆、餐饮、婚庆服务等行业。但新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她一次又一次跑贷款,一次又一次改变经营方式,一次又一次调整发展思路,其中的艰难险阻只有她自己体会最深,事业发展到 “瓶颈”阶段的那种无助和绝望, 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过艰苦的拼搏,她拥有了维纳斯婚纱影楼、维纳斯彩扩中心、婚庆公司、兴祥宾馆、重庆餐饮娱乐中心、芦荟种植示范区(基地)、芦荟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想想过去的创业历程,那些点点滴滴充满着变数和冒险的征途,还有很多想干却因种种因素的制约而落空的事情,她哭过、笑过,只要有新的投资项目,她还是无数次地奔波,无数次踏上新的征程,这便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光。特别是在2000年,张富英被自治区妇联推荐参加全国工商界首届妇女高峰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张富英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芦荟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机遇再一次向她打开了大门,她是那么兴奋,那么激情满怀,那么勇敢地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历程。这也是她人生历程中最精彩最有含金量的一次飞跃。
  记得那次参加全国工商界首届妇女高峰研讨会后,张富英回到中卫便开始付诸行动。当时很多人劝她不要冒险了,也有人说风凉话,但她不为所动,还是义无反顾决定向前看、向前走,走出一条绿色的致富路,走出一条张富英式的充满色彩的路。那段时间, 她带着专家和技术人员不断地外出考察,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投资280万元征地60亩建了 16栋日光节能温棚,引进美国和日本的优质芦荟品种开始和植。那时候,张富英一边跑相关部门办手续,一边跑工地看温棚建设的情况,每天只睡4个小时的觉,人变得又黑又瘦,但却精神抖擞,依然干练、自信、生机勃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她的努力和拼搏,终于成功地开发了天然绿色芦荟产品,形成了很有发展空间的芦荟产业。同时,她创建的芦荟基地成为西北五省区最具规模的芦荟基地。
  由于张富英在管理上向知识要效率,并以超人的胆识与台商合作,依靠职工的力量形成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不但使她自己在广阔的商海中游刃有余,而且还解决了一部分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难题。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公司先后荣获共青团中央、国家工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青年文明号”、 “光彩之星”,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优秀私营企业”、“巾帼标兵示范岗”、“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而张富英也被评为“模范纳税户”、“三八红旗手”,并当选为自治区青联委员、自治区工商联执委、女企业家协会理事。2002 年被选为自治区第九届人大代表; 2003年,她又被选为中卫市第一届人大代表。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这让她激动,令她幸福,也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她。她知道,这是拿钱买不到的东西,更是她不能小看和轻视的东西。
  是的,种种荣誉纷至沓来,说明了在现代生活中,只要坚持奋斗,就会硕果累累。张富英的成功就是把生命和企业文化融入了现代生活,并挖掘出潜藏的商机,走了芦荟产业化的路子,真正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女企业家生存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张富英从加强企业管理入手, 狠抓计量、检测、消耗、成本、定额、资金管理制度,从而使企业步入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张富英能够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关系,遵纪守法,以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为己任,积极主动纳税,企业和个人连续3年被评为个体私营企业纳税先进单位和个人。她从一个下岗女工走到了生活的前台,一路征尘,体肤劳顿,心头有几多伤痕几多磨难,但她总是一脸阳光,笑容灿烂。
  张富英本身来自贫困的家庭,知道生活的艰辛,所以她与人为善,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与部队雷达站和市消防中队结成军民共建单位,多次被评为双拥模范个人。她一次次地为南部山区捐资捐物捐学习用品,救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俗话说,十年磨一剑, 从她创业至今,已经20年了。那时,她正值青春,意气风发,在生活的路上苦苦追寻着幸福,以为只要珍惜生活,从此就踏进了童话般美丽生活的殿堂。殊不知20 年走过,一路风雨泥泞,跌跌撞撞,蓦然回首,不过弹指一挥间。 有时候,当困难无法逾越,当希望落空时,她也曾号啕大哭 !但更多的时候,面对孤独,面对苦难, 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她庆幸自己还有家人和员工的支持,这种博大的爱能够随时随地无私地帮助她激励她。她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上天对她的恩赐。
  在人生的旅途中,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不能承受之重,脆弱的生命之舟已经承载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风雨同舟和风雨过后见彩虹的美好前景还是时时触动张富英的心弦。有时候, 她会坐在窗前,把自己的创业历程回顾一遍,把世俗的烦恼抛过,留下一个好心情,静静地等待明天更加灿烂夺目的太阳升起。我们祝福张富英在人生的旅途中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向着幸福的彼岸奋进 !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彷
责任者
张富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