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丰厚的文化底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4646
颗粒名称: 腾格里:丰厚的文化底蕴
分类号: K901.6
摘要: 文化,历史的见证者;历史,文化的承载者。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化,我们了解了历史;也有人说,因为有了历史,我们感知了文化。素有“丝绸古道”之称的中卫,大漠黄河孕育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边塞驿站诞生出边塞文化和丝路文化;民族交融润生出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中卫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享誉塞上。集多种文化于一身,中卫给人太多向往且不由自主想亲近的萌动。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人文地理

内容

文化,历史的见证者;历史,文化的承载者。
  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化, 我们了解了历史;也有人说, 因为有了历史,我们感知了文化。
  素有“丝绸古道”之称的中卫,大漠黄河孕育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边塞驿站诞生出边塞文化和丝路文化;民族交融润生出民族文化和移民文化……中卫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享誉塞上。
  集多种文化于一身,中卫给人太多向往且不由自主想亲近的萌动。细数其中,除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坡头,庄严肃穆的高庙,险奇神秘的寺口等文化旅游景点夕卜,还有一处正在揭去神秘面纱的沙漠湿地。
  她,就是腾格里沙漠与黄河碰撞所形成的一个个沙漠湖泊一腾格里湖、高墩湖、 马场湖、荒草湖、龙宫湖…… 一处史前便有人类活动遗址, 经过繁衍生息与变化,孕育积淀有着浓郁人类文化色彩的大漠生态湿地。
  美丽来自丰富的内涵,魅力来自高雅的气质。一个人是这样,一座景观、一座城市也是这样。腾格里湿地公园正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和高雅文化气质的独特景观。 让我们掀开她美丽而神秘的面纱,走进历史,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中卫腾格里湖、高墩湖、 马场湖等十几个相互连接的沙漠湖泊,形成于12万年以前。当时,这里曾是黄河的古河道,因为受地理环境变化等,河道开始由北向南逐渐偏移,随后便留下了很多湖泊和湖周围丰茂的草场、浓郁的森林以及很多奇异的飞禽走兽…… .中卫历史文化学者周兴华先生说:“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湖泊周围的山上看到很多岩画,这些岩画被称为大麦地岩画,同时在这些湖泊旁我们也曾发现过大量的石斧、 石棒等石器。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史前便有人类在此活动。” .人类自从发明使用了文字以后,大量的史料证明,这些湖泊周围人类的活动越发活跃。从商、周的“玉石之路”,到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等等,都证明此肘的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周围,已经出现了贸易和战争, 而此时这里也出现了以游牧为生,被称为匈奴的少数民族游牧部落。游牧文化逐渐开始形成。
  秦国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怡驱逐匈奴,取黄河南北千里,移民于此地,置北地郡。自此,中卫就成为历代王朝北部设防的前哨,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贺兰之固”之称。
  进入汉朝,汉武帝为解边境和边境百姓常遭匈奴部族之害,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征讨匈奴。击溃匈奴后,汉武帝又派大行(汉朝官爵) 李息在如今的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等湖泊北侧高处修筑长城(当时称为河塞),并派兵驻守,以防匈奴残余再次来袭。而此时,长城的修筑不仅成为抵御外来侵略的壁垒,还为张骞出使西域构筑了一道保护屏障。因为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周围有肥沃的土地和丰茂的草场,又是当时通往西域的一个重要驿站。丝路文化、农耕文化幵始在这里形成,并与游牧文化交融。
  步入唐朝,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周围贸易、文化等开始进入有史以来最为繁华的时期。特别是唐朝中期, 因为此时的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周围生活的人口数量已经有了明显增加,同时又是一处集战略、对外贸易等于一体的门户,所以当时的此地经济特别繁荣。也就是在这段时期,杜甫、王维、卢照邻等唐朝的著名诗人在此都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句。其中王维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更成为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绝句。
   文化的融入是在宋 •代时期,当时的中卫曾被称作李气、应理县等。因为当时特殊的战略位置,宋、 、蒙古的军队都曾为中卫这块土地, 发生过战争。如此 文化也在战争中融入到了中卫。
  宗教文化在中卫的发展相比其他地区尤为浓厚。中卫人信佛始自隋唐,明清时期中卫建庙礼佛之风达到了历史巅峰。据记载,民国时期,20多万人口的中卫地区,寺庙道观竟达200多座, 平均每千人拥有一座,堪称天下之最。原中卫县城就有 “九寺十八庙,三观两庵加一祀”之说。
  从小在高墩湖旁长大,现在已经60多岁的刘兴江告诉记者说:“我还记得小时候, 在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等十多个湖泊周围,基本上每个湖泊旁就有一座寺庙。其中高墩湖旁修筑的高墩庙极为壮观。”就高墩庙的由来,刘兴江还给记者讲了一个神话故事。他说,在还没有高墩庙的时候,有一只老虎,经常出没于高墩湖,祸害居住在此的百姓。或许是没有人敢猎杀这只老虎,也或许是这只老虎太过厉害,没人能除掉它,百姓深受其害。后来,佛祖看到了这一幕,便施法用一座庙将这只老虎压死在下,从此高墩湖旁的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此,当地的百姓也把高墩庙叫做杀虎堆或打虎堆。
  像这样流传于中卫有关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等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积淀在此的文化和历史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
  佛教在中卫并非一枝独秀。由于古丝绸之路沿途路径很多僧侣、神父、牧师,往来传教,当时的中卫,宗教之盛、教类之多塞上少有。有名的除了寺庙外,还有建于汉代的“塞上道教第一观”老君台和位于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旁另一个湖泊——龙宫湖旁的龙宫庙。 由于处于边塞要地,这就决定了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等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移民地区。自秦汉经唐宋元明到清代,历史上这里就有过多次移民。明代以前,先后有匈奴、鲜卑、羌、党项、女真、蒙古等部族入居。当时,移入这里的还有山陕人、冀鲁豫人, 也有江淮吴越等南方省籍人。中卫人“尚史书,供词翰”、“重耕牧,娴礼仪”等良好的文化道德传统及饮食起居习惯都与此息息相关。移民文化更加丰富了中卫的大文化体系。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积淀着这个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究和行为准则。如今, 中卫市委、市政府正在以睿智的眼光和强有力的领导开发整合腾格里湖、高墩湖、马场湖等沙漠湿地,这既是为实现“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目标而谋划,也是为中卫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而践行,更是为中卫的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让色彩浓郁的中卫文化加速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奋斗。而在这一谋划、践行和奋斗中,一种新的文化和精神也幵始逐渐融入到中卫数万年所积淀中的大文化体系当中。这种文化就是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理念,这一精神便是中卫建市5年来所折射出的 “三苦”精神……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永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