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救命蛋”今日“摇钱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3806
颗粒名称: 昨天“救命蛋”今日“摇钱树”
分类号: F316.11
摘要: 三月的海原,旱情依旧。然而,海原中南部马铃薯主产区各镇(乡)的群众没有懈怠,马铃薯备耕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海原县关庄乡关庄村村民孟和连续几天都在打耱土地,往地里拉农家肥。3月30日一大早,孟和就和妻子行动了,70多亩地经过他和妻子几天来的辛勤劳作已精细打耱了一遍,他们期盼着种好马铃薯,让今年有个好收成。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粮食作物

内容

三月的海原,旱情依旧。然而,海原中南部马铃薯主产区各镇(乡)的群众没有懈怠,马铃薯备耕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海原县关庄乡关庄村村民孟和连续几天都在打耱土地,往地里拉农家肥。3月30日一大早,孟和就和妻子行动了,70多亩地经过他和妻子几天来的辛勤劳作已精细打耱了一遍,他们期盼着种好马铃薯,让今年有个好收成。
  “以前我们种马铃薯是因为产量高,可以充当口粮,如今马铃薯让我们的腰包鼓本报记者彭红兵张晓勇周晓兵刘仓了起来。2006年,我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去年种了50多亩,收入近4万元。今年准备种70亩,要是最近有点雨就下种。”孟和说完,一边耱地一边讲述起了马铃薯产业在关庄乡的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山区群众的主要口粮。由于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产量较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当地群众每家每户都要种几亩马铃薯,留下吃的,还能换点零花钱。如今,关庄乡家家户户种植马铃薯都不少于30亩,多则上百亩。种植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在我市百万亩马铃薯主产区关庄乡的街道上,马铃薯销售的热度不减,贩运马铃薯的车辆络绎不绝。(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王文泰是关庄乡的名人,是第一个依靠马铃薯收金揽银的人,他是海原县德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海原县马铃薯流通大户之一。他除了种植马铃薯外,近几年还帮助群众中转销售马铃薯,每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
  2008年,海原县共种植马铃薯104.5万亩,总产量达100万吨,实现产值3.89亿元,农民种植马铃薯人均增收680元。目前,该县共有马铃薯加工企业2家、专业批发市场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家,建成标准型马铃薯贮藏窖2320座。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扩大,市场销售体系也逐步完善。 王文泰说,关庄马铃薯的名气大,广州等地客商非常青睐。他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至今,经他手销售出去的马铃薯就在万吨以上。
  如今,海原马铃薯以其独有的色泽、优良的品质,成了沿海城市客商的最爱,也是沿海城市餐桌上的美味……“关庄乡地处海原县南部,土壤、气候条件等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同样的地,种麦子等其他作物每亩收入400元就到顶了,而种马铃薯每亩能收入上千元,这样的经济账谁都会算,这就是马铃薯能在近几年扩大种植规模的原因。”王文泰道岀了关庄乡马铃薯产业壮大的秘密,也道出了海原县马铃薯产业壮大的秘密。
  马铃薯种植能手王学凯有另一番见解,他说,海原县十年九旱,春季几乎没有降雨,其他农作物在春季无法下种,而马铃薯是秋作物,本身耐旱,只要种上,能抓住苗,到了夏季有点雨,就能有收成。秋季是海原降雨相对多的时间,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
  王学凯对海原县发展马铃薯产业非常看好。他说在马铃薯产业没有壮大时,关庄乡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地方,如今的关庄马铃薯成了知名品牌,关庄乡也变成了“闹市”,从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6月份,在关庄乡收购马铃薯的商贩络绎不绝。
  生活在旱塬上的海原人民,近几年来大力发扬“三苦”精神,科学决策,把昔日的“救命蛋”发展壮大为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富民产业,令人赞叹!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彭红兵
责任者
张晓勇
责任者
周晓兵
责任者
刘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