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天天都是“3·15”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2918
颗粒名称: 希望天天都是“3·15”
分类号: C913.3
摘要: “3·15”,本来普普通通的一天,只因为被称为“消费者自己的节日”,就变成了无数国人每年的期盼。似乎已经成为铁定的规律,每年的这个时段,各类媒体都全身心扮演着消费者权益“代言人”的角色,各级维权机构和组织也展示出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力度,央视一年一度准点上演的“3·15”晚会更是将这气氛推向了高潮。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日 消费者协会

内容

“3·15”,本来普普通通的一天,只因为被称为“消费者自己的节日”,就变成了无数国人每年的期盼。
  似乎已经成为铁定的规律,每年的这个时段,各类媒体都全身心扮演着消费者权益“代言人”的角色,各级维权机构和组织也展示出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力度,央视一年一度准点上演的“3·15”晚会更是将这气氛推向了高潮。如今把消费者的维权希望只能寄托在“3・15”这一天,因为也只有这一天,商家才似乎害怕和尊重消费者,这就不能不让人质问,这是“3·15”节日的本来气氛吗?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确立,至今已有25年了。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 中国消费者生存的环境正面临越来越多智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往那种缺乏技术含量的“明打明抢”行为已成明日黄花,现在的某些商人们更多是通过联盟或默契的方式,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入手,在一开始就让下场参与的消费者丧失了贏的机会。从看病、教育、 住房、供暖等重大事项,到电信、手机、食品、药品、服装这些日常用品等,对比消费者的若干权益,我们不能不承认,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伴随的并非是越来越多的理直气壮。相反,越来越委婉的霸王条款和越来越难的维权过程却让人更心烦,诸如此类的汽车三包、供热、开瓶费、排队取钱、 电视购物等,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的忽悠人的广告等。让人纳闷的是,现在的时代真是明星闪烁的时衣,有些明星不好好拍戏、唱歌,总要挤到这样那样的广告中来,摇身一变,成了消费者的代言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拥有一双慧眼,消费者又有多少是明白的权益消费?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非法侵害时,往往把获得保护的希望寄托在各级消费者协会身上。不过,因为运行机制的原因,因为消协的权力所限,监管不力的情况也就时有出现。
  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必然来自强力而明晰的法规。中国社会正在快车道上飞奔,随之而来的诸多经济和社会矛盾也不断演绎出纷繁复杂的纠葛,在人、财、物和信息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法律构架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大量霸王条款堂而皇之横行于世的根本原因。
  “3·15”——消费者自己的节日,这固然不错,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在强化监管和法律建设两方面有所作为,“3·15”就只能停留在年复一年集中“哭诉”的层面上。笔者并非否定“3·15”,但“3・15”的确越来越多了经营的色彩,消费者希望的是天天“3·15”,而不是用一天的解气换来364天的忍气呑声。假如养活商家的消费者到了只能在“3·15”诉苦的份上,那么这个节日好心痛,没有也罢。我们需要: 365天,每天都是消费者自己的节日 !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