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后的创业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2835
颗粒名称: 一位80后的创业故事
分类号: F241.4
摘要: 本报记者刘春燕自从全民创业活动在我市开展以来,很多下岗职工被一些精彩的创业故事所吸引,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肖玲就是其中一位。肖玲告诉记者,她从电视上和报纸上看到了很多创业者的感人故事,她也一定要继续努力,走好创业路,带动周围的群众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肖玲是沙坡头区宣和镇宣和村的一位农民,她的创业路充满了坎坷。“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只要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1983年出生的肖玲对记者说。
关键词: 劳动就业 就业观念

内容

本报记者刘春燕自从全民创业活动在我市开展以来,很多下岗职工被一些精彩的创业故事所吸引,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肖玲就是其中一位。肖玲告诉记者,她从电视上和报纸上看到了很多创业者的感人故事,她也一定要继续努力,走好创业路,带动周围的群众加入到这一行列中。
  肖玲是沙坡头区宣和镇宣和村的一位农民,她的创业路充满了坎坷。“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只要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1983年出生的肖玲对记者说。2006年,肖玲的丈夫下岗后, 一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为维持生计,她丈夫在一家工地当起了建筑工人,但这样的生活并不能维持长久。
  怎样才能尽快富裕起来?肖玲决定自己创业。2007年,在亲戚的帮助下,肖玲到银川学习制作麻辣烫的技术。技术学成后,肖玲便在宣和镇街面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店——玲玲麻辣烫馆。麻辣烫馆面积虽然不大,但这让肖玲和丈夫兴奋不已。因为他们也可以自己创业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肖玲就在经营中遇到了很多难题,生意一度处于低谷。但肖玲并未退缩,而是变压力为动力,为麻辣烫馆的发展冥思苦想。在实践中,肖玲多次在配料上摸索,并不辞辛苦地再次到银川学习。因为在酒店当过服务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经营,她做的麻辣烫渐渐为顾客所认可。诚信是成功的第一基石。肖玲和丈夫深知诚信才是经营之道。靠着诚信经营、薄利多销,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开业当年,肖玲就把开店之初向朋友借的两万多元债务还清了。付出总会有回报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肖玲已在中卫市区买了一套新房。
  “人活着就要有一种坚毅的精神。而我咬牙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每当想起父母,我的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再苦再累,我也要挺住。”肖玲说。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