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必须经常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2052
颗粒名称: 农资打假必须经常化
分类号: F251
摘要: 每年春耕前,全国都要开展一系列“春季农资专项打击行动'',集中捉拿“李鬼”。2月9日起,我区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也开始启动。这种护农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监管农资经营行为,强化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李鬼”致命的打击,也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借机流入市场,坑害农民利益,确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深受农民的欢迎。
关键词: 物流经济 物资管理

内容

每年春耕前,全国都要开展一系列“春季农资专项打击行动'',集中捉拿“李鬼”。2月9日起,我区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也开始启动。这种护农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监管农资经营行为,强化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李鬼”致命的打击,也有效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借机流入市场,坑害农民利益,确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利益,深受农民的欢迎。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农资打假行动非要到春耕时节采取集中的办法,有很多弊端。由于农资生产经营不规范,农资市场发展不完善;流通环节过多,营销网络不健全等原因,“一阵风”式的“突击行动”并不能取得显著效果。年年春季打假可以说形成了规律,“李鬼”不敢贸然铤而走险,而平时却对“李鬼”宽松,对假农资过问少, 农民不告不理,这种被动式的管理防范,使“李鬼”有了反打的应对能力,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才有了“年年打假,年年有假”的反常。由次看来,假冒伪劣农资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打不绝,关键是缺少一个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防假打假的长效机制。
  农资打假,捉拿“李鬼”贵在动真格,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建设入手,着眼当前,立足长远, 对农资产品全面实行准入制度, 进一步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平时防范与集中打击相结合,法律、行政、媒体多方面联手互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地毯式”大检查,形成合力和打击的威力。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防假屏障,坚决克服“以罚代管、以罚代打”的惯例。发现 “李鬼”不仅让其伤筋动骨,而且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使“李鬼”无用武之地,从根本上消除“李鬼” 的滋生地,才能让全市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到放心农资。唯此,“红盾护农”才能取得实效。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