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锁:见证中卫服饰潮流三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1247
颗粒名称: 张二锁:见证中卫服饰潮流三十年
分类号: TS941
摘要: 30年前,张二锁怀揣着到西部淘金的梦想,拖家带口从江苏来到了美丽而宁静的宁夏中卫。一晃30年过去了,凭借一手漂亮的裁缝手艺,张二锁稳稳地在中卫扎下了根。“我在中卫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 30年,亲身感受到了中卫服饰的巨大变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值了 !”张二锁操着一口浓重的江苏口音感慨到。
关键词: 服装工业 务工人员

内容

30年前,张二锁怀揣着到西部淘金的梦想,拖家带口从江苏来到了美丽而宁静的宁夏中卫。一晃30年过去了,凭借一手漂亮的裁缝手艺,张二锁稳稳地在中卫扎下了根。“我在中卫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 30年,亲身感受到了中卫服饰的巨大变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值了 !”张二锁操着一口浓重的江苏口音感慨到。
  透过张二锁,记者不仅了解了他30年来的裁缝生涯,更探寻到了中卫服饰潮流的发展变化,从中也折射出了中卫城乡人民30年来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二锁的服装店在市区兴隆北街,这个铺面是他10年前买下的,店面不大,一直由他和老伴两个人经营。儿女先后考上重点大学,现在的他也正打算盘掉小店安享晚年。谈起中卫这30年来的服饰变迁, 张二锁感慨万千。
  1978年,那时还是小裁缝的张二锁自江苏来到中卫,他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很快在中卫立稳脚跟。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卖成衣的人很少,人们要置办新衣服全靠裁缝手工制作。那时有钱人都流行穿西装,西装样式很单一,男式的前面开襟只有一个扣, 女式的有两个扣。只有少数男性穿中山装。 而一般老百姓也就是逢年过节好不容易攒点钱置件新衣裳。张二锁搞来料加工赚取手工费,做一套衣服是15元。可以说,那时的裁缝主要赚的是有钱人的钱。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幵始,人们的衣服样式逐渐多了起来,西装从一扣变两扣,从两扣变多扣,服装线条明显凸显了出来。后来,南方的喇叭裤、花衬衫也传到了中卫,掀起了一股跟潮风。
  上世纪90年代,裁缝行业达到鼎盛时期,衣服样式花样繁多,尤其女性开始流行穿连衣裙配高跟鞋。那时裁缝手艺非常吃香,张二锁的服装店最多时雇了 9个徒弟,生意异常红火。但从1995年以后, 规模化的服装企业开始兴起,张二锁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这时他做一套衣服手工费是45元,但商场卖的衣服一般高的也就七八十元这个价,而且款式新颖,这是裁缝模仿不出来的。
  但裁缝是个生命力很强的行业。做服装的人少了,并不意味着张二锁就没活可做了。 他联系到一些机关单位、宾馆,为员工做工装。
  近几年,服装款式更新速度更快了, 日韩狂潮不断席卷而来。年轻人穿上那些衣服尽显张扬个性。现在学裁缝的人已寥寥无几。张二锁说,现在去他那做衣服的大多是太胖或太瘦不好买衣服的人,还有老年人,因为手工做的衣服穿起来舒服。
  一段历史总会有它的备份。无疑,张二锁在辛辛苦苦打拼他的事业的同时,也无意间成了中卫自改革幵放以来30年间服装潮流变化的历史见证者。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大为
责任者
李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