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的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1192
颗粒名称: 我市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的思考
分类号: F590.75
摘要: 一、中卫市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全市借助农家庭院、园林、渔业等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共13处,主要有沙坡头童家园子新区、南北长滩民俗村、 沙都度假村、马场湖、腾格里湖渔家乐、 葡萄山庄、虹河水上乐园、河滨游乐园以及海原山门村 农家乐、中宁枸杞园等。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多万元,参与农家乐旅游项目经营的人员达1150多人。
关键词: 专项旅游 乡村旅游

内容

一、中卫市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发展现状全市借助农家庭院、园林、渔业等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共13处,主要有沙坡头童家园子新区、南北长滩民俗村、 沙都度假村、马场湖、腾格里湖渔家乐、 葡萄山庄、虹河水上乐园、河滨游乐园以及海原山门村 农家乐、中宁枸杞园等。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多万元,参与农家乐旅游项目经营的人员达1150多人。中卫市农家乐的发展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中卫市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发展认识不到位,缺乏统一的规划,经营者各自为政,农家乐整体特色不明显。二是与经营相配套的水、 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三是经营环境卫生条件差,档次较低。四是农家乐活动内容单一,带有参与性的活动内容和农村文化元素少,缺乏文化内涵较高的休闲体验项目。
  三、 中卫市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的对策1.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是中卫农家乐健康发展的关键。以政府主导,抓住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体验旅游转变的机遇,利用现代市民对传统农业的体验需求,积极引导有农家乐开发基础的镇、村或个体业主为中卫及周边城市市民和游客量身定做农家乐旅游项目。
  2. 依托资源、彰显优势是中卫农家乐科学发展的基础。一是打造沙漠绿洲人家游。以沙坡头沙漠人家、童家园子新区、沙坡头固沙林场枸杞生态风情园为载体,依托沙坡头5A级旅游区的客源优势,利用沙漠生态景观、沙漠果园、沙漠枸杞园、农田绿洲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开发。二是打造沙漠湿地湖泊渔家游。以高墩湖、马场湖、大漠龙湖为主,以其独特的搏鱼、鱼宴及民间趣味体育活动,打造沙漠湿地湖泊渔家游。三是要打造河湾梨园人家游。以南长滩、北长滩为主,依托其原始、 古老的黄河人家、河湾梨园、田园风光、黄河水车,打造黄河人家游。四是包装推出滨河湖泊观光休闲游。以滨河景观带为依托,打造集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塞上水乡风光游。
  3.加强引导、规范管理是中卫农家乐持续发展的保证。在农家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搞好配套设施;在扶持政策上,要放水养鱼,尤其要通过引导性投入解决农家乐建筑风格的问题;在形象宣传上,除了加强景区整体宣传外,还应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树立品牌意识,主动开展形象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开拓客源市场;在经营管理上,要实施农家乐管理办法,完善和推广农家乐的星级评定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一个公开诚信的消费环境。
  4.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卫农家乐持续发展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也是提升乡村旅游品味,增加乡村旅游卖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元素。 农家乐项目必须坚持姓“农”的原则,以“农”为主,真正做到“农”和“乐”。环境要有农家特色,现代气息,充分展现地域和乡村文化,以农村独有的生态和生存文化来吸引游客。餐饮要以当地的农家菜和特色菜为主,做精做细,做出特色,同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一些以体验、参与农村、农民、农事、农家文化为主的休闲娱乐活动,给中老年、 青年和少年儿童游客安排相应的农家体验,让他们有所见,有所感,有所得。
  (作者单位:市旅游和商务局)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家宏
责任者
高秀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