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人饮工程惠泽山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0571
颗粒名称: 海原:人饮工程惠泽山乡
分类号: TU991
摘要: 海原县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水的供需矛盾长期难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苦咸水、饮水水质超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一直困扰着山区群众,也困扰着历届党委政府。如今,该县老百姓喝水难的问题,通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以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方式逐步得到了解决,在海原农村大地筑起了一座座惠泽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关键词: 给水工程 安全饮水工程

内容

海原县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水的供需矛盾长期难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苦咸水、饮水水质超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一直困扰着山区群众,也困扰着历届党委政府。如今,该县老百姓喝水难的问题,通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以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方式逐步得到了解决,在海原农村大地筑起了一座座惠泽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昔日吃水难的海原县农民, 如今一拧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喝上了 “放心水”、“健康水”。
  自国家2000年启动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海原县将农村安全饮水作为惠泽百姓的“民心工程”,分北部和中南部两个项目区分步实施,8年时间共完成人畜饮水工程78处,泉水改造工程92处,解决了16.2万严重缺水的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题。
  握住水龙头扔掉背水罐“日盼夜盼天天盼,盼来清水进家园,握住水龙头,扔掉背水罐。” 这首群众自编的顺口溜反映出海原县群众对用上自来水的喜悦。
  在海原县甘盐池管委会张寨村村民胡凤莲家,记者在厨房里看到原来用来装水的大水缸里装满了杂物,拧开灶台旁的水龙头, 清澈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
  “每天天不亮就要到10公里外的水泉子去背水、遇到人多水少时,一天才能背一回,通了自来水后,再不用背水了。”今年 70岁的胡凤莲,丈夫早逝,儿子在煤矿打工时遇难,多年来一直是儿媳忙家里的农活,她负责一家5 口人的吃水供给。
  讲起背水吃的日子,胡凤莲有说不尽的酸心事。以前村上大多数村民是用牲口驮水,而胡凤莲家里当时穷得连牲口也没有, 所以她一直自己背水。一次,胡凤莲为了能早点赶到水泉子取水, 天没有亮就摸黑去,结果不小心掉到了山沟里,当同村的人发现时,她还紧紧抱着背水的瓦罐。虽然张寨村通自来水已经6年时间了,但胡凤莲老人还是不愿意把伴随自己多年的背水罐扔掉。
  张寨村是海原县北部干旱带上极度缺水的地区之一,祖祖辈辈靠人背驴驮在山泉子取水。 2002年,海原县在张赛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工程解决了该村5 个组938 口人长期饮水困难,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
  工程建设初期,张寨村的村民大多持怀疑态度。从水源地到他们村子翻山越岭近10公里的路程,能把水引来? “当时组织人挖管道时我们就这么想,这还不是瞎折腾吗? ”62岁的村民苟少文说,怀疑归怀疑,管道还要挖, 一口人100米,村上就这样分了任务。苟少文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经过水务局技术人员和村民的3个多月奋战,自来水通了。 当技术人员将胡凤莲家的水龙头轻轻拧开时,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捧起哗哗流淌的水时, 如捧着世代单传的婴儿,一遍遍地说: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惊喜的泪水流了下来……。
  视人饮工程为生命“山沟沟泉水一点点流,提起那挑水心里愁,半夜走出小村庄,挑着水桶到处串,掌灯时候找到水,进门太阳已落山,汗水浸透了衣衫……”这是过去海原县缺水的人们找水的真实写照。
  海原县树台乡红井村姚沟组 70多户人家都是东乡族,这里是海原县东乡族最为集中的村组,也是海原县最为缺水的村组之吃上自来水后村民视人饮工程为生命。“姚沟的自来水没有因为村民偷水或不及时缴纳水费而停过水,这里的供水管理是全县最好的。”海原县水务局供水站负责人给记者介绍说。
  “咱这里过去吃水,都到5公里外的山泉取水,还是苦水,吃了肚子疼。”60多岁的村民马振宇说。
  据马振宇讲,1981年,在村口挖了一眼大口井,找到了水,让大家失望的是这水比山泉的水还要苦,但水再苦却在家门口,没有劳力取水的村民还得饮用。
  因为缺水,这个地方的小伙子找对象都成了大难题。本村的姑娘想方设法往外嫁,外面的姑娘又无论任何也不愿意嫁进来。
  “由于吃水困难,过去打光棍的男人一大群,我老婆就是被我骗到这儿来的。”说到这里, 已55岁的马玉成颇感自豪。这话打开了妻子车如英的话匣子: “还好意思说呢,说你们这儿水有多好,天有多蓝,哟哟,来了一看才知道满山满洼找水吃,还是苦水,把我那本来细嫩的脸洗得就像刚割完玉米的地茬子一样粗……”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大笑,但却道出了当地人当时缺水的艰辛。
  “现在好了,清亮的自来水接到了锅灶边,龙头一拧水就出来了,还是甜水,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村民马义贵抢着说。
  昔日无水户户愁,如今水流1月13日,用上了方便、安全的自来家家乐。而这一切的彻底改变来自人饮工程的建设,马玉成的两个儿媳都是自觉自愿嫁过来的, 姚沟组的村民没有理由不珍惜他们吃上甜水的日子。
  引来了甜水幸福了农家海原县史店乡前川村是个纯回民村,回族讲究干净是出了名的。村民田玉才最早装上太阳能热水器后,洗浴不再用炕头的水窖子热水了。当然田玉才用太阳能热水器是有两个条件的: 一是2005年,前川人饮工程建成后,他家通上了自来水;二是有了水后他靠养牛赚了钱。2008 年田玉才就靠养牛收入上万元。
  当然,在前川村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不只是田玉才一户人家。 田玉才使用了干净方便的太阳能热水器后,有条件的村民都纷纷效仿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前川村的变化是海原县群众从“饮水难”到“饮水甜”的一个缩影。
  海原县海城镇王井村村民王国宏是该县八斗村重点供水工程受益者之一,“吃上了自来水才知道老井的水是咸的”。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问题后,海原县最早种植蔬菜大棚的王国宏又打起了老井的主意:用老井的水多种几栋蔬菜大棚。王国宏的一栋简陋的大棚一年收入近两万元,就是靠种植蔬菜大棚,他和妻子王小玲供着三个大学生上学。
  引水到村到户的饮水工程不仅解放了青壮年劳力,更让他们脱贫致富。有了水,山区农民靠养牛、靠养羊、靠种菜,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人们结束了以往半夜起来满世界找水的生活,农闲时还能腾出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过去我们连喝上一口清水都不容易,现在我们一年能挣上万元 !”村民致富了,好多农民购买了太阳灶、洗衣机、 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过去人们饮用苦水,水质差、 不卫生,引发多种常见病;而今通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在海原流行的许多常见病、地方病不治而愈。
  山区人民的生活因一个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成而殷实、而幸福。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
冉海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