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10万劳务大军去年揽回4.51亿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0463
颗粒名称: 海原10万劳务大军去年揽回4.51亿元
其他题名: 劳务创收总额和人均劳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分类号: F241.4
摘要: 2008年,海原县强力推进劳务产业成熟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为山乡百姓撑起了收入的“半边天”。全县共输出劳务100112人,创收4.51亿元,人均劳务收入4505元。劳务创收总额和人均劳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2008年,海原县力促劳务输出形成政府推动、能人带动、 市场拉动的输出格局,全年共培育劳务经纪人220名,劳务中介公司8家,全县中介公司发展到25家,其中年介绍劳务1000人以上的3家。
关键词: 劳务市场 就业 中介公司

内容

本报讯(记者张晓勇)2008年,海原县强力推进劳务产业成熟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水平,为山乡百姓撑起了收入的“半边天”。全县共输出劳务100112人,创收4.51亿元,人均劳务收入4505元。劳务创收总额和人均劳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2008年,海原县力促劳务输出形成政府推动、能人带动、 市场拉动的输出格局,全年共培育劳务经纪人220名,劳务中介公司8家,全县中介公司发展到25家,其中年介绍劳务 1000人以上的3家。
  输得出,还要留得住、收入好。为此,海原县采取派驻劳务工作站、举行劳务合作洽谈会的方式,拓宽输出渠道的同时稳固输出效果,共向区内外企业输出稳定务工人员 933人。此外,该县还抓住区内枸杞采摘区和新疆建设兵团采摘棉花的季节性用工契机,2008年3月与惠农区签订5000人的枸杞采摘工劳务协议,5月与中宁县签订了万人枸杞釆摘劳务协议,6月和南梁农场商洽了枸杞采摘有关事宜。随后,该县劳动就业局迅速考察各用工地用人情况、采摘价格、生活条件,免费集中组织向区内采摘地输送采摘工。共向区内各枸杞采摘地输岀采摘工2万多人,创收 2560万元;向新疆输送采摘棉花工3100人,创收1200多万元。
  为适应劳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海原县还加大劳务人员技能培训,规范劳务经纪运作,打造诚信务工品牌。在劳务经纪人培训中,聘请专业老师对劳务经纪人进行《劳动合同法》和派遣公司知识的讲解。在内蒙古市场,他们成立流动党支部,加强流动务工党员管理,使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他们派驻法律服务专员为海原务工者搞好服务,并向内蒙古、新疆、灵武、惠农等驻外劳务站支付工作经费4.5万元,为劳动者提供务工信息、 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