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0134
颗粒名称: 读书小议
分类号: I267
摘要: 人的一生除直接经历最具有人生经验价值外,阅读和借鉴也是获得经验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人经历有限,要想了解那么多在人间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除了阅读和借鉴别无他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丰富精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布衣可傲王侯”诸如此类的话典籍中屡见不鲜。毫无疑问,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中,多少东西都灰飞烟灭了,唯有书籍承载着历史和时代的信息而留传下来,成为历史和时代在人间的倾诉者或代言人。
关键词: 散文 读书意义

内容

人的一生除直接经历最具有人生经验价值外,阅读和借鉴也是获得经验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人经历有限,要想了解那么多在人间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除了阅读和借鉴别无他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丰富精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布衣可傲王侯”诸如此类的话典籍中屡见不鲜。毫无疑问,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中,多少东西都灰飞烟灭了,唯有书籍承载着历史和时代的信息而留传下来,成为历史和时代在人间的倾诉者或代言人。我们所获得的未曾经历过的知识,也便是由书籍提供的。书籍在承载了历史和时代的信息外,也通过不竭的发展、淘汰、选择、保留,浓缩了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认同,经过长期的实践并被认定流传下来,这便是文化。
  文化的概念很宽泛,大到民族精神,小到风俗民情,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价值取向是文化,道德伦理是文化,民俗风情是文化……可以说,文化涵盖了一切。我们生活在文化的氛围中,但能否就可以说人人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呢?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这只是文化现象的普遍反映,是长期以来文化作用的约定俗成,然而却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经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身素质修养得以提高和形成的前提,是处处事事不受意识支配的行为流露。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们身处文化的环境氛围,但只有不断读书学习,不断汲取文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才能使心灵充盈,精神充实。因为“学无止境”,我们总有许多新事物新知识要面对,总有许多困惑疑惑要解决, 只有读书,才能解惑释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奔流数千年,至今仍浪花闪烁,耀射着迷人的光芒,令我辈仰望敬慕。在世界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大古文明,只有中华文化系统地保留并流传下来,这一挥煌从根源上探究,要归功于中华文化独有的禀赋。这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华文化的骄傲。然而,一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文化河流,如果没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吸收其他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东西,没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这样的文化尽管古老但也必将失去活力。有选择地吸收,有批判地汲取,是文化理性发展的条件。“文革”十年我们过度使用批判, 使批判蒙上了“文化暴力”的色彩,造成自我迷失。但在我看来,“批判”还应含有“批评与判断”的意义,正确地使用批判,能使我们不致丧失理性。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碰撞的如今,我们更需要理性。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个人修为必不可少的前提。一个人尽管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但如果不读书,很难有所提高,很难谈得上学养;如只读书而不去作理性的判断和思辨的吸收,也很难收到读书的效果;如读了不健康的书,或许还会因此而误入歧途。这个世界上书籍浩繁, 鱼目混珠,精华与糟粕同存,因而有智者说读书要用第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应该就是辨别能力了。认真读一本好书,一生都受益无穷。一个人修为有素,即使身处逆境,精神也不会坍塌,信念也不会丧失。这种例子,古今有之。中华民族遭到外强凌辱时,民族反抗精神的爆发,就是文化信念的作用。
  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文化也要和谐发展,使文化的作用更加得以彰显,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撑。因为,若干年过去后,岁月的年轮越增越厚时,在这个世界上存留的,恐怕仍然是文化,是文化凝结成的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一个人除了享受生活外,去读书,读好书,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人生的高度、宽度、深度,有自己精神的高贵,应不算是奢求吧?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