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詹永奎再现治沙神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5233
颗粒名称: 花甲老人詹永奎再现治沙神话
分类号: F205
摘要: 一位花甲老人,他拥有一家塑料加工厂,且收益很不错,完全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鼓舞下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他毅然扔下了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厂子,先后投资360多万元在原东台乡黑梁地区 (原属东台乡,现属宣和镇管辖)搞荒沙地开发,使3000多亩荒沙地变成了以枣树为主的生态园林,再现了“人进沙退” 的治沙神话。他就是城区永康镇徐庄村村民詹永奎。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管理 治沙工作

内容

一位花甲老人,他拥有一家塑料加工厂,且收益很不错,完全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鼓舞下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他毅然扔下了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厂子,先后投资360多万元在原东台乡黑梁地区 (原属东台乡,现属宣和镇管辖)搞荒沙地开发,使3000多亩荒沙地变成了以枣树为主的生态园林,再现了“人进沙退” 的治沙神话。他就是城区永康镇徐庄村村民詹永奎。
  现年63岁的詹永奎过去一直做废塑料回收及粗加工生意。2002年,他开始在黑梁地区的荒沙地上造林治沙。在黑梁搞开发,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大。这里曾是有名的风沙口,水源不足,土壤严重 ,农作物在此极难成活。当亲戚朋友得知詹永奎要在这里搞开发时都不理解,家人也说搞林业不仅投入大,而且回报周期长,这是明摆着往水里扔钱的事。可是,詹永奎不信这个邪,硬是干了起来。他说,如果大家都担心这顾虑那的,生态环境什么时候才能改善呢?在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后,全家老少不分昼夜,修路、架线、打井、平整余地、 布埋管线,奋战在荒山上。
  沙地种树,最困难的就是水的问题。詹永奎一开始买了 3辆货车用来拉水灌溉, 但事实证明这种灌溉方法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树苗的用水问题。后来詹永奎又用埋管滴灌的方法。但这也是一种花费大,效益差的灌溉方法,在沙地里不实用。在走过一段弯路后,詹永奎自己摸索,发明了一种他称为“鱼鳞坑式”的灌溉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蓄水池,通过地下管道,把水送到每个山坡上,由高往下一级一级往下引,一个坑满后水自动流向下一个坑里, 一面山坡灌满后,阀门一关,水又流向另一个山坡。这种省工节水的灌溉方法在全区还数第一例。
  几年下来,詹永奎付出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3000多亩荒沙地现在已完全变了样,有2000多亩已开发利用,特别是以枣树为主的生态园林已经成型,杏树、桃树、 李子树等多种名优新品种在这里安家落户,开始挂果,4000多只鸡也已出栏。昔曰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树活草长沙固定,形成了一个丘陵自然地貌与林果栽培相结合的花园式生态观光示范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詹永奎看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的枣树林都已嫁接完毕。丰收的道路越走越宽, 詹永奎说,自己不为儿孙造福,只为回报社会,他要活一天干一天,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立涛
责任者
周晓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