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环环相扣办实事促农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601
颗粒名称: 多举措环环相扣办实事促农业发展
其他题名: 点击海原县2007年亮点工作关键词
分类号: F323
摘要: “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已成为海原县自然气候发展的规律。面对年复一年的旱情,海原县从现实出发,从宏观上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摆脱“看天种地、种粮吃饭”的传统思维定式,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长期抗旱。 今年以来,该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紧紧围绕发展草畜、特色、劳务产业,上规模、抓落实、求突破,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在大旱之年保持了稳步发展,最大限度地让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 农业发展 海原县 惠农政策

内容

“十年九旱”甚至“十年十旱”,已成为海原县自然气候发展的规律。面对年复一年的旱情,海原县从现实出发,从宏观上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摆脱“看天种地、种粮吃饭”的传统思维定式,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长期抗旱。 今年以来,该县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紧紧围绕发展草畜、特色、劳务产业,上规模、抓落实、求突破,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农业经济在大旱之年保持了稳步发展,最大限度地让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营销会】新闻目击:8月初,在兴仁镇拓寨村段学义家的硒砂瓜地里,满地滚圆的大西瓜还没有完全成熟,就被来自四川的客商提前订购了。段学义乐呵呵地说:“现在瓜种多了反而不愁卖, 在地头就有人订购,再也不愁’靓女难出阁' 了! ”今年海原县在硒砂瓜主产区兴仁镇先后召开了两次硒砂瓜营销会,通过给有销售潜力地区的有影响力的客商报销往返路费的方式请来一大批客商参加营销会。在硒砂瓜营销会的推介下,全国各地500多名客商慕名而来,兴仁镇的硒砂瓜每公斤卖到了0.8元。无独有偶,8月 28日,海原县在小茴香种植核心区西安镇召开小茴香营销会,来自甘肃、广东等地的客商和当地农民经纪人签订了 2000吨的购销协议。
  背景链接:如何让有限的降雨和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如何让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近年来,海原、县县委、县政府瞄准发展“节水”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山区群众“拔穷根”的生存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今年,该县大力实施优势特色种植业扩规增效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一个产业、一套班子的工作方法, 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马铃薯、硒砂瓜、小茴香和优质葱、韭、蒜等特色种植业发展。及时筹措资金468万元,解决了中北部乡(镇)马铃薯种薯短缺困难。全县完成马铃薯种植84万亩,完成硒砂瓜种植19万亩,在西安、树台、关桥、史店等11个乡镇完成小茴香种植任务10万亩,种植葱、韭、蒜2万亩。该县通过举办营销会的方式积极推广特色农产品,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增收。
  关键词:【养牛增收】新闻目击:今年年初,海原县李旺镇杨堡村村民杨廷福牛存栏8头,他目前牛存栏仍是8 头,只是他已从中净赚了 1万元。杨廷福介绍说, 他养牛的棚圈是县畜牧局扶持建设的,他通过低价把牛买进,育肥3个多月后,再高价卖出赚取差价。杨堡村是海原县重点实施的高效肉牛养殖示范区之一。今年新建标准化棚圈、“三贮一化” 池、沼气池各400座。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户均新增牛3头,目前牛存栏3000多头,出栏2000多头,实现畜牧业产值500万元,人均牧业纯收入 520元。像杨堡村村民一样,靠养牛增收已是海原县部分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背景链接:今年,海原县将草畜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加快发展的“五大行动计划”之一,按照“山区繁育,灌区育肥”的发展模式, 推进草畜产业由旱作区向灌区转移。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兴(隆)、高(崖)、李(旺)扬黄灌区种植饲用玉米1万亩,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资源。通过项目资金捆绑、农户自筹等融资方式,引导资金向有资源优势的兴、高、李扬黄灌区倾斜扶持,该县年内新增良种牛1万多头,新建黄牛冷配改良点12处,改良肉牛1万头以上。他们还将充分利用灌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和水资源的优势,在李旺镇杨堡村建设肉牛高效养殖示范区1个,在李旺镇杨山村,高崖乡红岸村,兴隆乡王大套村等建设肉牛专业村12个,新增养牛户3400余户。
  关键词:【劳务中介】新闻目击:8月29日,海原县贾塘乡150 名务工人员经县就业局和乡政府进行引导性培训后,由贾塘乡贺川腾飞劳务中介服务公司组织前往中国东方石油物探公司新疆基地务工。 这是今年贺川腾飞劳务中介服务公司第7次向中国东方石油物探公司输送劳务人员。目前,该县涌现出了像贺川腾飞劳务公司的劳务中介13 家,劳务经纪人800人,在今年的劳务输出中发挥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背景链接:海原县拥有农业人口 37万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93%,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0 万人。近年来,海原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旱年增收的“生存”工程来抓,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积极推进劳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该县积极推进劳务产业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巩固扩大劳务基地,拓展输出领域,强化输前培训,突出跟踪服务,使劳务产业真正发挥了“铁杆庄稼” 的作用。截至目前,该县培育劳务经纪人800多名,培育劳务中介组织13个,驻外劳务工作站8 个,固定劳务基地72个,共输出务工人员10.7 万人,实现劳务创收3.3亿元。
  关键词:【生态移民】新闻目击:近日,海原县徐套乡打麦水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工地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车辆正在拉运砖块、钢筋、水泥等建房材料,施工人员忙着砌砖,建设场面热火朝天。按照“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的目标,2008年,徐套乡3个村12个自然村656户3603人将从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大山搬出,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该项目经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立项,总投资3438万元,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申请国家补贴、争取项目支持、闽宁对口帮扶及农户自筹的办法解决。
  背景链接:徐套乡位于海原县北部干旱带,该生态移民工程涉及李士、红柳和小湾等村,这里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十分艰苦。通过考察论证后,海原县决定依托兴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打麦水村新建移民安置区,进行县内移民。今后,海原县将继续依托兴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并积极争取扬黄工程引水项目,在兴仁镇、贾塘乡等建设四处县内生态移民安置区。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计划安置移民13.1万人,让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走出大山,从而有效缓解靠天吃饭的现状。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闻目击:8月11日、13日、16日,我区首批宁鲁职业教育联合办学的受益者——海原县1340名学子分3组奔赴山东8所职业学校上学。这次去山东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海原学生不但免除了部分学费,每年还能得到1500元的生活补贴。另外,海原县在今年全区的职业本科录取中捷报频传。据悉,全区共有50名学生上了职业本科录取分数线,其中,海原县占33 名,列全区第一。
  背景链接:今年,海原县利用实施宁鲁职业技术联合办学的机遇,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积极探索出一条“教育移民”和“职教富民”的新路子。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上,该县提出了一年开好头(向联办学校输送学生1340 人),两年上台阶(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到2500 名),三年上规模(职高与普高比例达到1比 1),四年上水平(90%的职高生到区内外企业就业,10%的职高生掌握一技之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目标,力争使职业教育在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优化环境】新闻目击:连日来,海原县组织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百日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整治活动,县城及各乡(镇)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在作为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生活品位和优化投资环境的海原县牌路山森林公园,今年共有83家单位、5156人次通过义务植树等形式参与建设。目前,公园供水管道及蓄水池的建设已完工,除广场及公园道路等设施的建设正在筹备招标外, 其余景点正在建设之中。
  背景链接:自今年8月份以来,海原县将 “百日环境卫生及交通秩序整治活动”作为提升县域投资环境和改变县城及各乡(镇)街道面貌的主要工作抓紧落实。县上重点把县城巷道硬化作为政府为民办事、改变居民生活环境的头等大事来抓,项目实施通过政府补贴、责任部门筹措、受益群众自筹三方面结合,采取砼硬化, 砖铺硬化与砂石铺设三种方式对未硬化巷道进行硬化。自今年以来,海原县重点抓牌路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公园规划自南向北分为5个景区, 分别为历史文化区、观光旅游区、休闲活动区、 纪念观瞻区和科普教育区,是现代园林与仿古式建筑相结合的现代公园,全长6.25公里,总面积3390亩。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