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特色农业独领风骚健行天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587
颗粒名称: 中卫特色农业独领风骚健行天下
分类号: F307.1
摘要: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破解当前中卫市的“三农” 问题,是全市105万各族群众实现小康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中卫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群众在企盼,党委、政府在求索: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关键词: 种植业 作物经济 三农问题

内容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破解当前中卫市的“三农” 问题,是全市105万各族群众实现小康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中卫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群众在企盼,党委、政府在求索: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观念决定出路,中卫由此走出了一条自己破解“三农”问题的特色之路。
  设施蔬菜硒砂瓜发展快“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遵循中央1号文件精神, 我市一改过去只发展传统农业的做法,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硒砂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截至目前,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已达到11.8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8.6万吨,产值达到8.1亿元,已成为城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全区计划发展100万亩设施蔬菜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硒砂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百公里干旱带18 个镇(乡)、65个村压砂地超过 70万亩,比建市前增加60多万亩。目前全市正在掀起新一轮压砂热潮,计划10月底前再压砂27万亩,提前实现百万亩压砂地的发展规划,使中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硒砂瓜第一市”。
  全市枸杞产业新增11.1万亩,累计达到21.5万亩;鸡产业走上重振之路,目前全市鸡饲养量已超过400万只;草畜、小茴香、红枣、马铃薯等其他特色种植业的规模也成风生水起之势,抢占了山区农民增收的“高地”。
  品牌效应舞龙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打造优势品牌、培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方面实现了双丰收,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截至目前,在品牌战略方面,全市以硒砂瓜、设施蔬菜为代表的无公害农产品中,有57个取得产地认定,174个取得产品认证,61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7个取得有机食品转换认证,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品牌优势。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60家,达到市级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 其中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家, 千万元以上的14家,500万元以上的30家,打造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加工企业。
  产业市场成功对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针对农产品流通市场不够完善的现状,我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先后建成了枸杞、禽蛋、硒砂瓜及蔬菜等31个规模较大的专业交易市场,培育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流通协会176个,切实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了起来。
  由于产销对接成功,我市“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中宁枸杞”、“宣和禽蛋”等品牌农产品成功打开销路,热销全国60 多个大中城市。其中设施蔬菜远销中亚及俄罗斯,“香山硒砂瓜” 进入了深圳沃尔玛、美国山姆会所等高端消费市场,打入了香港市场,有望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指定西瓜。
  从过去传统农业一支独秀,到现在硒砂瓜、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的百花齐放,我市农业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农业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4亿元,同比增长7.8% ;完成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4.5%。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应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