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从迷雾中走来的文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297
颗粒名称:
从迷雾中走来的文淦
分类号:
D432.6
摘要:
12本书摞起来有多高?那是人生的一种高度。540万字排列起来究竟有多长?那是中国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不能承受太重。在人生的旅途上跋涉,文淦一路风尘。脆弱的生命之舟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不堪负重的漂泊时刻面临着搁浅的沉沦。而他却在逆境中看到了高远的天空里那一缕绚丽, 呕心沥血创作了《旷世奇缘》这部凝聚着民族之精魂的长篇巨著。
关键词:
先进事迹
模范
内容
12本书摞起来有多高?那是人生的一种高度。
540万字排列起来究竟有多长?那是中国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也不能承受太重。在人生的旅途上跋涉,文淦一路风尘。脆弱的生命之舟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不堪负重的漂泊时刻面临着搁浅的沉沦。而他却在逆境中看到了高远的天空里那一缕绚丽, 呕心沥血创作了《旷世奇缘》这部凝聚着民族之精魂的长篇巨著。文淦身处斗室,无怨无悔地投入气势磅礴的写作境界里,他知道,他对生活倾注了全部热情,他更知道,他也同时拥有了一个充实的生命过程。 于是,创作的过程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氛围,也赋予他一种执著的信念,文淦终于在迷雾中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一个不为世俗所左右,不被陈芝麻烂谷子所累的自我。 点点滴滴的生活经历,-被气象万千的文字幻化成一首极富传奇色彩的另类人生,他所讲述的虽说是一段段爱恨情仇,一出出超越生死的爱,但他又像一个哲人讲述着种种人生况味,包罗万象,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我是一支透明的蜡烛,但我熄灭了很久很久,你用目光把我点亮,我将燃烧,比先前更热烈地燃烧…… 此诗就是文淦和《旷世奇缘》这部书的真实写照,他创作了《旷世奇缘》,而这部书却让他感到了一种尘心初启、渐见蓝天的愉悦。
听故事长大的文淦文淦原名叫杨富国,1964年2月出生于中卫永康的一个枣林里。父母均是老实厚道的庄稼汉,虽然生活清苦,但受枣林风光的影响,父母的心境并没有被苦难的阴影遮蔽,而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文淦讲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让他的童年在清苦里有了诗意的想象。他记得枣林那悦耳的风声,记得那一片绿,记得那点点的艳红,记得故事中的那些人物在枣林里激荡,陪他度过了生命中无忧无虑的一段岁月。
父亲给文淦讲了很多故事,有《水浒传》、《西游记》、《呼延庆打擂》、《呼杨合兵》、《薛刚反唐》、《三国演义》、《火焰驹》 等。那些故事都很朴素,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尊严及喜怒哀乐都深深地吸引了文淦,使他在那种过于沉重的生活里相逢了那个年代里更为珍贵的一种记忆,那是对乡村文化的一种坚守,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文淦喜欢听父亲讲《杨家将》,也喜欢听父亲唱《杨家将》的戏,尤其特别喜听 《辕门斩子》。因为父亲固执地认为,现在的杨家就是宋朝杨家的后代,所以常常讲 《杨家将》,是以此激励杨家的后代要向飞鸟一样飞出枣林,飞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父亲喜欢讲古书,母亲也不示弱,母亲好像比父亲更能说会道,一件简单的事,在母亲的讲述中就非常有意思。母亲讲的是民间的爱情故事,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更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他也正是在这些故事的浸染下,以一颗真正活泼、没有遮掩的童心,张望并记住了那个枣林的世界。
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并非一定要与故事结缘,但留存在枣林里无瑕的记忆却是文淦前行的勇气,并且对他后来立志写书产生了非同一般的影响。
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人们总在抱怨日子过得匆忙、拥挤、雷同、 无质量。人们又总觉得自己活得不那么正式, 好像到了日子尽头,又好像好日子还没开头。
其实,人们只是为了结果视了过程。 在文淦看来,幸福就在过程中,至于最终能不能修成正果,那是另一码事。
1981年,年仅17岁的文淦踌躇满志地走进了宁夏人民警察学校。就在那个快乐的瞬间,他想到了小时候求学的艰辛: 买不起作业本,母亲就把窗户纸撕下来剪得方方正正地让他当本子用。而到了中学,为了省钱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就不怎么交作业了。1980年4月,几个老师都认为他考学无望,就把他分到了慢班。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也激起了他发愤学习的劲头。没钱买复习资料,他就借同学的资料抄,连胳膊都抄肿了。很快他就从慢班跳到了快班,并最终从那片枣林里飞了出来....他感谢生活,感谢所有对他有过帮助的人。因为心怀感恩之心,文淦曾写过一封感谢信,就是这封感谢信让他与文学有了干丝万缕的关系。先是感谢信被周围的人阅读并感动了不少人。也许是因为兴趣,也许是因为求知欲,也许是因为梦想,总之, 从此之后,他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也成了一个“小文人”,填词、作曲、吟诗、写通讯、写散文、写小说样样都涉猎,使他完全进入了另一种人生状态。
特别是文淦的作品在《人民公安》、 《宁夏公安》、《小说林》和《青年作家》等刊物上发表后,更坚定了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念。接着《雾》、《悟》、《网》、《元昊选美女》等作品的发表,让他产生了写长篇小说的想法。他相信只要他在长篇小说这个百花园里加倍地投入,精耕细作,来日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甘平庸的兼职律师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劳动者的后代, 本质上的顽强坚韧使他很快度过了人生中一段迷茫的时期,作为一个尚还年轻的生命,文淦所寻找的生命价值的内容,已是多方位的。
1985年,因为种种原因,文淦做了一名兼职律师。为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他代理了一起被判了死刑的案子。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叫辛红宾的农民,在黑漆漆的夜晚守了很长时间才从灌渠的上游找来了淌田的水,然后打坝灌溉自家的农田。眼看着田里要灌满了,忽然水小了,以至于不能正常灌溉。他觉得奇怪,沿水渠找去,发现一个叫林通的农民在上游截住水在淌田,他求人家先把水坝挖开,结果俩人发生争吵,林通小看辛红宾是个老实人,骂他有本事就朝大爷砍一锹。辛红宾被激怒了,他举起手中的铁锹……见林通倒下,辛红宾忙扔了铁锹背起林通到公路上拦车要送他到医院救治。可是一辆一辆的车呼啸而过,就是没有一辆停下来。直到拦一辆拖拉机把伤者送到医院,可因身上没钱, 延误了救治时间,林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辛红宾也被法庭一审定性为故意杀人罪而判为死刑。
文淦接到此案,运用警校所学的法律知识,从“定性不准、量刑不当、犯罪终止、积极行为”入手,帮辛红宾打这场官司,最终使一个死刑犯有了活着的希望。自此后,找他代理官司的人也多了起来。他不怕平凡,但怕平庸。 做兼职律师使他开阔了视野, 从生活的各个层面体验了百味人生。也正因为如此,他更知道活着就要奋斗就要进取, 以浓缩的生命时间、非同寻常的毅力与钻研,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在文淦身上,苦与甜、阻与通、向往与成功体现得最为鲜明,从而展示了一个从乡村枣林里走出的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奋争、向上及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面貌。
超越生死的爱《旷世奇缘》是一部超越生死之爱的书。
全书由《世情烟云》、《瀚海猎凶》、 《傲骨柔情》、《奇恋罕闻》、《义胆雄风》、 《骇世惊魂》、《孽缘情海》、《波诡岁月》、 《地火水风》、《爱恨情仇》、《天罗地网》、 《月色阑珊》组成,场面宏大,全书涉及727 个人物、56个民族,容量厚重,情节精彩,惊世骇俗。
总书名《旷世奇缘》由著名作家张贤亮题写。
全国19所高校特聘顾问澄通先生评价此书为:怪人写怪事,怪中有怪,怪怪相异,以怪治怪,怪而不怪。
有人称《旷世奇缘》是21世纪爱的代言,首开“另类小说”之先河。
读者都是火眼金睛,每个人对此书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可。和文淦聊起此书,他说他只记得1998年春天,那是他开始构思写作《旷世奇缘》一书的时间。
那时候,文淦在南方东莞、三亚做中国早期的CEO商海竞争曾使他一度失去自信与从容,并在拼命攫取眼前的东西时迷失了方向,眼睛每天盯着新上市的股票、新上映的内参片、新闻发布会后的实惠、新出版各类文摘报上的垃圾信息,顾不上抬头看天上的星星,而是牢牢地盯着电梯里的指示灯,生怕人家发财了,自己成了穷光蛋;生怕人家髙升了自己被淘汰了。所有的表情都被规定,所有的心情都跟着流行歌瞎跑。他没了自己的表情,没了自己的心情,他曾无数次地问自己:人心呢?比大海更辽阔比天空更高远的人的智慧与情感呢?当别人有的他也有了,别人没有的他也有了后,他却感到自己被圈在一个空无一物的地方,看着锈蚀的门锁、枯涩的门轴、 呆滞的门坎发呆。
商海的潜规则带给知识分子在心理方面的苦闷和迷茫,远不是文淦个人所能轻易排遣的。他带着人生价值的负面和痛苦,从南方回到中卫,开始了《旷世奇缘》的写作。
5个月的与世隔绝,5个月的自我封闭,5个月的激情喷墨,使他完全如魔症一般沉浸于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文淦说,他写《旷世奇缘》时好像不是在写,那些故事情节和人物都好像是往出蹦,他想收也收不住。后来只好用速记符号先代替,等全书结束后再整理修改。总之,在全身心投入写作的那段时间里,他不知道白天,不知道黑夜,不知道饥渴, 满脑子全是作品中的人物。他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写到冬天的景物时他浑身发冷,写到夏天的景物时他浑身冒汗,书中的人物笑他跟着笑,书中的人物哭他跟着哭。全书杀青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还是无法从书中的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中。后来妻子把他散乱的书稿整理起来装了11麻袋,很多朋友对这11 麻袋书稿肃然起敬。
文淦把心掏给了《旷世奇缘》,他知道,这才是由他耕耘的一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有充满崎岖坎坷和令人深思的人生血泪史,有扑朔迷离和寓意深刻的宝珠传奇,有36个美女爱英雄的旷世情缘,有历尽沧桑方得昭雪的冤案,有不为金钱所惑的患难夫妻,有超越生死之爱的人间奇情等。总之,它是一部谱写道德和爱情的篇章,是一曲反腐倡廉的交响乐,更是一道文学大餐。
此书前5部因社会各界赞助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被全国主要媒体和宁夏相关媒体报道过。后7部也正在陆续出版之中。第一部《世情烟云》已改写为42 集电视剧本。
文淦和《旷世奇缘》同行,他在此书的世界里交替变换着角色,舒放喉咙,发出一首承受伤痛的激越之歌。
电视剧《沙坡头传奇》速写雾来了会掩去一切,但当你奋力奔跑, 起起伏伏地走出迷雾时,原来眼前是一片阳光,那也是风雨过后的一片彩虹。以前, 文淦认为“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现在,他说还是家乡的月亮圆,还是在家乡做事心情畅快。
在文淦的心里,在很多走南闯北的中卫人的心里,中卫是这样一个城市:有着黄河和沙漠奇遇的浪漫,是一片浩瀚的文化的沙的海洋,它吸引着多少游子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寻找新的落脚点。多年以前,他就是心怀寻梦人的心绪扣响了南方城市的大门;多年后,他发现他的梦仍在中卫,中卫的一切都能给他以文化的滋养,中卫的一砖一石都让他感到亲切。现在,他工作生活在黄河和沙漠相遇的地方,作为沙坡头旅游公司总经理助理,沙坡头的一沙一水、一草一木,沙坡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深深地吸引并感染着他,使他似乎在几番精神流浪之后,终于找到了他立身立业的生存空间。也许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医治他疲惫的心灵, 唯有血脉里流淌的故乡情故乡人最能使他焕发生机。站在沙坡头的一角,他突然感到自己也该在这茫茫沙海里收获一片葱绿。
就像当年发愤苦读飞出枣林一样,就像在生活的道路上把梦想和痛苦锁进心底,就像在迷雾中下决心用另一番真诚去战胜困境,他开始计划构思创作一部关于沙坡头的过去、近代、现代的书,他说此书要追寻《乔家大院》的热点,利用变形艺术颠覆的传统,以现代男女青年的爱情引出古代剧情,集神话传说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为一体,集中展现沙坡头的风物人情。而沙坡头,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作为电视剧文本的载体, 也将会通过影视营销和文化营销宣传达到与外部世界对话的另一种高度。据说此书已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注,文淦把此书和剧情的构思情况向市领导汇报后并得到了认可。
目前,文淦正积极地投身于此剧的创作中。异域恋情风波惊心动魄,桂王城王宫生活神秘纷繁。神奇的沙坡头,本身就是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文淦不止一次走进沙漠深处,以文人的身份,以旅行者的身份,以主人的身份,或者兼各种身份为一体,从容地走向沙漠宽阔无私的坦荡胸怀, 去体验感受那个透明的、空灵的、展示宇宙人生的神奇世界。
我们期望着电视剧《沙坡头传奇》尽快和观众见面,也期望着从迷雾茫茫中走出来的文淦收获到沉甸甸的果实。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彷
责任者
文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