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儿女啊,常回家看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279
颗粒名称:
儿女啊,常回家看看
分类号:
C913.1
摘要:
家住中卫市区中山小区附近的雍淑花老人今年76岁了,前两年得上了风湿病, 夏天也要穿棉衣戴头巾,遇上阴天则胳膊和腿疼得让她苦不堪言。老人的老伴去世有十多年了,平时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老人生的一子一女,都是有本事的孩子。儿子叫张小林,在外地的大公司供职,平时没时间回家,每年只有春节才回来看母亲一次。女儿叫张小艳,做布料批发生意,虽说经常回来看老人,但因为生意忙,也是匆匆来、匆匆走。
关键词:
家庭
父母
内容
家住中卫市区中山小区附近的雍淑花老人今年76岁了,前两年得上了风湿病, 夏天也要穿棉衣戴头巾,遇上阴天则胳膊和腿疼得让她苦不堪言。
老人的老伴去世有十多年了,平时老人独自一人生活。老人生的一子一女,都是有本事的孩子。儿子叫张小林,在外地的大公司供职,平时没时间回家,每年只有春节才回来看母亲一次。女儿叫张小艳,做布料批发生意,虽说经常回来看老人,但因为生意忙,也是匆匆来、匆匆走。
知道老人有风湿病,张小艳经常给母亲买一大兜子药,按时把母亲送到医院输液。张小林也在每个星期天给母亲打一次电话,聊上十几分钟。但母亲因为病痛的折磨,经常埋怨儿子女儿。
今年8月5日,雍淑花老人突然拒绝进食了。
当时张小艳正去上海进货,接到丈夫的电话时已是母亲拒绝进食的第二天了。 她一边让丈夫把母亲送到医院去治疗,一边急急忙忙坐火车往家赶。可是回到家,母亲仍闭着眼躺在床上。丈夫说母亲不但拒绝吃东西,而且拒绝去医院。
这已是母亲拒绝进食的第四天了。
张小艳看到母亲奄奄一息的样子,眼泪夺眶张小艳知道母亲是想儿子了,她就赶快给张小林打电话让他回来。张小林说他的实验正在紧要关头,实在离不开。张小艳说:“你要是不想见妈最后一面,你就别回了! ”挂了电话,张小艳劝母亲,说张小林过两天就回来了,母亲要是配合医生输点液, 就能等张小林回来。母亲听了这话,立马睁了睁眼睛,同意到医院接受治疗。
母亲住进医院的第三天,张小林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兄妹俩放下手中的事,在医院守护了母亲十几天。自张小林回来后,母亲就开始进一些流食,加上药物的作用,精神也渐渐好起来。看到母亲终于好了起来, 张小艳和张小林喜极而泣。张小艳专门到西安买了一辆轮椅,说她以后要天天推着母亲到外面散步,多陪陪她,让母亲感受到儿女的爱。她还说,钱是挣不完的,只要母亲平安,才是她最大的财富。(文中姓名均为化名)编辑点评:看到这个故事,编者心中很沉重。一位“空巢”老人,为了见到朝思暮想的孩子,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编者由此想起另外几件相关事例。
今年大年初二,因嫌儿孙回家团聚时间太短,重庆巫山县庙宇镇文昌村的七旬老人梁忠秀一时想不开,悄悄服毒自尽。
家住青岛即墨市蓝村镇的张老太太独身一人在家觉得寂寞,为把在外地工作的3 个儿女全部召回家,她想出一个危险的办法——挥刀自残。
一位既不缺钱又不少房的八旬老翁走上法庭要告子女,原因是老伴过世后,一个人住在老屋感到孤独,要求法官判决子女经常回家,看望照顾老父……常回家看看 !家乡有你挚爱的双亲,有你熟悉的亲人。人生至痛无非“子欲养而亲不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让“父母在,不远游”的先贤至理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在这梦中,不管你是发达了还是落魄了,父母总站在家门口,对我们翘首以盼……常回家看看 !不要再以“忙”为借口,关键看你把亲情排在第几位。常回家看看,其实不需要你多做什么,也不需要花多少钱。常回家看看,却可以让父母的万般爱心有了着落,能让父母从心底里高兴,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带着子女,常回家看看,为自己的父母尽点滴孝心,也是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的事儿。
常回家看看,是血浓于水的无止境的爱的延续。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