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海原民间“垒球”:打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185
颗粒名称:
海原民间“垒球”:打梭
其他题名:
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示之九
分类号:
G112
摘要:
打梭是海原县山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当中,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出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后来经过群众的改进,慢慢形成了具有一定艺术色彩的民间体育运动,在海原县很多地方广为流传。据海原县老一辈介绍,他们还是孩童时就喜欢打梭,这是那时孩子们的主要游戏。打梭的道具很简单,孩子们随便找根1米左右长的木棒,再制作一个直径3 厘米至4厘米、长度在15厘米左右的小木梭就可以了。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传承
内容
打梭是海原县山区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当中,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出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后来经过群众的改进, 慢慢形成了具有一定艺术色彩的民间体育运动,在海原县很多地方广为流传。
据海原县老一辈介绍,他们还是孩童时就喜欢打梭,这是那时孩子们的主要游戏。打梭的道具很简单,孩子们随便找根1米左右长的木棒,再制作一个直径3 厘米至4厘米、长度在15厘米左右的小木梭就可以了。在玩的时候,任意选择一片较开阔之地作为场地,然后在选好的场地中挖掘一个直径30厘米左右的坑(也叫“窝儿”),孩子们自行组合,分成两队,由两个领队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确定攻守方后开始对抗。
打梭不需要特别训练,一看就会,与垒球有相似之处。比赛开始后,守方队员手执木棒,把守在土坑旁,攻方一名队员在规定的距离外,将小木梭往土坑里扔。当木梭扔出后守方用木棒打击,将木梭击出,打得越远越好。如果守方未击中攻方扔过来的木梭,木梭被攻方投入土坑内,算攻方赢, 守方输一梭。一旦守方击中木梭, 木梭飞向远处,攻方就要用乘凉的草帽将木梭在落地前接住,很快跑回攻击地。回跑时必须边跑边吆喝,不能中断,一口气要将梭送到攻击队员手中,否则算输了一梭。如果攻方未能将木梭用草帽接住也算输一梭。如此反复比赛,直到最后按得分论全局输赢。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