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摆兵中卫黄河九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4140
颗粒名称: 成吉思汗摆兵中卫黄河九渡
分类号: K901
摘要: 《元史•太祖本纪》载:蒙古太祖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秋天,成吉思汗“遂逾沙陀,至黄河九渡,取应理等县”。成吉思汗所至的“黄河九渡”在什么地方? “黄河九渡”指哪些渡口?从成吉思汗进军 的路线看,他是沿着河西走廊自西向东进发的。蒙古大军翻越沙陀(今中卫沙坡头)后,便到达黄河九渡,攻取了应理(今中卫、中宁)等县。由此看来,黄河九渡在今中卫、中宁的黄河两岸。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历史沿革

内容

《元史•太祖本纪》载:蒙古太祖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秋天,成吉思汗“遂逾沙陀,至黄河九渡,取应理等县”。
  成吉思汗所至的“黄河九渡”在什么地方? “黄河九渡”指哪些渡口?从成吉思汗进军 的路线看,他是沿着河西走廊自西向东进发的。蒙古大军翻越沙陀(今中卫沙坡头)后,便到达黄河九渡,攻取了应理(今中卫、中宁)等县。由此看来,黄河九渡在今中卫、中宁的黄河两岸。
  查阅历史文献,宋夏至明清时期,古代中卫境内黄河两岸建置有很多渡口:古本《范文正公文集》所附 《 地形图》和前苏联所藏《 地图集》在 雄州黄河北岸边标绘出来的黄河渡口有“郭家渡”。成书于明初的《宣德宁夏志》记载的中卫黄河渡口有“应理州渡”。黄河穿流 国境约 2000公里,古《 地形图》上标绘出的黄河渡口仅有今宁夏中卫黄河段的“郭家渡”和银川黄河段的“吕渡”。这种标绘方式一是说明宋夏元时期中卫黄河两岸的渡口是水陆交通要津,二是说明 雄州、鸣沙县(今中卫、中宁)、元应理州(今中卫市)境内的黄河渡口闻名于世。《 地形图》、《宣德宁夏志》上标绘、记载的“郭家渡”、 “应理州渡”应是泛指,不是单指一个渡口,以下历史文献记载的中卫黄河两岸渡口可以证明之。
  《嘉靖宁夏新志》上记载的黄河渡口有:常乐渡,在原中卫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永康渡,在原中卫县城东南10公里处;李安子渡。
  《乾隆中卫县志》上记载的黄河渡口有:永康渡、常乐渡、老鼠嘴渡、张义渡、青铜峡渡、冰沟渡。 《乾隆宁夏府志》上记载的黄河津渡有6个:常乐(旧志亦有)、永康 (旧志亦有)、张义、冰沟、老鼠嘴、 青铜峡。《乾隆宁夏府志》摘自 《乾隆中卫县志》。《乾隆中卫县志》是以元《应理志草》为底本的,上述许多渡口名称当从元明渡口延续而来。
  《甘肃新通志》上记载的黄河渡口有11个:冰沟渡:为古水渡河至长流水道。冰沟渡在今中卫长流水沟与孟家湾东入黄河处,对岸即是冰沟门。冰沟古称古水, 从长流水沟口渡河至冰沟门,沿冰沟等黄河南岸的山水沟向东即可进•入黄河南岸的今中卫、 中宁、靖远、海原、灵武、 固原等地。
  常乐渡:在原中卫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
  新墩南渡口:在马永康渡:在原中卫县城东南约10公里处,即莫家楼房渡。
  泉眼山渡:在宁安堡,嘉庆七年设,东距原中卫县城30公里。
  宁安堡渡:在石空堡南,东距原中卫县城40 多公里。
  南渡口:在田家滩, 亦通平固路,在泉眼山东, 与泉眼山渡同地。
  张义渡:渡河至宁安堡,东距原中卫县城55公里。
  老鼠嘴渡:在铁桶堡东,为宁夏通兰州、平凉必由之道,距原中卫县城东75 公里。
  广武渡:在广武东二十里,即峡口通宁灵一带,东北距原中卫县城100多公里。
  青铜峡渡:渡河至灵州界。青铜峡渡两岸石壁劈立,黄河行其中,对山交错,紧束洪流,乃中邑一大关键也,东北距原中卫县城110多公里。
  以上历史文献记载证明,宋夏至明清时期,中卫境内黄河两岸见于史籍记载的古渡就有14个,除泉眼山渡系清代嘉庆七年(公元1802 年)新增置外,其余13个渡口史籍均未载其建置年代,说明古已有之。 渡口名称与位置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河床的变化可能改名改置,但众多渡口古已有之,延续存在是一贯的。在上述13个古渡口中,郭家渡、应理州渡系泛指;田家滩南渡口与泉眼山渡为一渡;新墩南渡口与常乐渡一南一北,距离靠近,是为对渡。除去以上泛指、新增和对渡的5个渡口(郭家渡、应理州渡、泉眼山渡、 南渡口、新墩南渡口)外,剩余的冰沟渡、常乐渡、永康渡、宁安堡渡、 张义渡、老鼠嘴渡、广武渡、李安子渡、青铜峡渡9个渡口均系宋夏元时期郭家渡、应理州渡范围内的黄河九渡,亦即成吉思汗所至的“黄河九渡”。 (作者系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宁夏博物馆原馆长)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兴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