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缓解长山头养殖户的压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3428
颗粒名称: 谁来缓解长山头养殖户的压力
分类号: F326.3
摘要: 养了 5年奶牛,不但没致富,反倒负债累累。在中宁县大战场乡长山头奶牛养殖场,包括马玉怀在内,共有45户养殖户已被奶牛“折腾”得筋疲力尽。2003年,中宁县在原长山头乡先后建起了3个奶牛养殖场,并号召农民进场养牛,而养殖场所产的鲜牛奶全部由中宁县黄河回族乳品厂(以下简称黄河乳品厂)收购,为此,黄河乳品厂还出面为养殖户担保贷款购牛。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养殖业

内容

养了 5年奶牛,不但没致富,反倒负债累累。在中宁县大战场乡长山头奶牛养殖场,包括马玉怀在内,共有45户养殖户已被奶牛“折腾”得筋疲力尽。
  2003年,中宁县在原长山头乡先后建起了3个奶牛养殖场,并号召农民进场养牛,而养殖场所产的鲜牛奶全部由中宁县黄河回族乳品厂(以下简称黄河乳品厂)收购,为此,黄河乳品厂还出面为养殖户担保贷款购牛。 马玉怀就是在黄河回族乳品厂的担保下,向银行贷款10万元,以每头2万元的价钱购进了5头奶牛。马玉怀记得,当初进场养牛的有70余户,共计600多头奶牛。
  “2003年,成品饲料价每公斤1.4元至1.5元,玉米每公斤0.9元至1元。我们自己‘调和'后,喂牛的饲料价每公斤就在1.3元左右,而当时鲜牛奶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45元至1.62元。这样下来,一头日产20公斤鲜奶的奶牛,每天除去9公斤的饲料钱外,我们还略有盈利。”马玉怀给记者算起了细账。
  “按照贷款协议,我们的贷款利息是一季度一清算。由于贷款是由黄河乳品厂出面担保的,所以我们的利息直接从奶款中扣除。这样算下来,一个季度除去2500元的利息以及饲料钱、水电费等杂七杂八,我几乎所剩无几。” 但即便如此,马玉怀等养殖户对养奶牛仍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 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从2005年开始,奶牛价格大幅下跌,一头奶牛最多只能卖到5000元。更要命的是,黄河乳品厂的奶款一拖就是两三个月甚至更长。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很多养殖户不得不四处借钱,甚至借高利贷用于购买饲料和支付其他的费用。千辛万苦等到奶款到手后,一算账,有的养殖户手中一分钱不剩,更多的则又背上了新债。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 ” 30多户养殖户在叹息之余,忍痛卖掉了奶牛,背负着一屁股的债,到外面打工去了,而马玉怀等人还在苦苦地挣扎与坚持着。 今年,“涨价风”又将饲料价从每公斤1.6元“吹”到1.8元。奶牛每头的价格却一路暴跌到3000元左右。在这一涨一跌中,惟独基本保持不变的是鲜奶的价格。雪上加霜的是,黄河乳品厂的奶款久拖不发。
  这让马玉怀等人倍受煎熬。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最近才从黄河乳品厂要回了今年1月至6月的奶款。 记者在一份鲜奶收购合同中看到这样一条:甲方“保证奶款正常发放,隔月发放, 每月一次,每年1月底发清上年所有奶款”,而事实上,作为甲方的黄河乳品厂又是怎样做的呢?马玉怀说,与银行贷款加在一起,他们现在欠债都在10万元以上。这些外债连同圈舍里要吃要喝的奶牛就像一座大山,让他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