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宁蒿籽面发展足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3379
颗粒名称:
中宁蒿籽面发展足迹
其他题名:
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展示之六
分类号:
G112
摘要:
蒿籽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果实,秋季捋来后晒干磨成粉沫就成了蒿面。蒿籽有特殊的气味,蒿面遇水后具有粘性,蒿籽有促消化、健胃、清热等功效。 中宁蒿籽面以高筋面粉、蒿面为原料, 加以精盐、蓬灰和香油以及枸杞,经过一系列程序,一碗香气扑鼻的蒿籽面便被端上餐桌。
关键词:
蒿籽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
蒿籽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果实,秋季捋来后晒干磨成粉沫就成了蒿面。蒿籽有特殊的气味,蒿面遇水后具有粘性,蒿籽有促消化、健胃、清热等功效。 中宁蒿籽面以高筋面粉、蒿面为原料, 加以精盐、蓬灰和香油以及枸杞,经过一系列程序,一碗香气扑鼻的蒿籽面便被端上餐桌。作为一种民间风味小吃,中宁蒿籽面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他的一部分亲邻也随之迁移到宁夏,后定居于中宁县恩和镇一带,其中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籽面的制作技术传授给当地人,从此蒿籽面便在中宁流传了下来。现在,蒿籽面制作技术在中宁县广泛流传,大多是以婆传媳、母传女、老传少等方式代代传承。中宁蒿籽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其制作技艺独特,用料讲究,工序复杂,并蕴含着“寄托”、“祈福”等文化内涵。数百年间,中宁蒿籽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在吃法上就很有讲究。譬如,为老人祝寿时吃的蒿籽面称为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在新婚第二天吃的蒿籽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在孩子出生百天(或满月)时吃的蒿籽面叫吉利面,意祝孩子长命百岁。在正月初七吃的蒿籽面叫拉魂面,意寓幸福长久。在宴请贵宾或朋友相聚时吃的蒿籽面叫贵宾面,意寓友谊长存。 作为一项文化遗产,中宁蒿籽面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很高的食疗价值0蒿籽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再加上枸杞护肝明目、延年益寿的疗效,使得中宁蒿籽面好吃又营养。 据了解,中宁蒿籽面历史悠久,但由于其制作工序复杂,追求现代时尚和生活快节奏的人们已不愿再做擀面这种费劲费时的活,取而代之的是压面机,同时如果在配料上不作讲究,做出的蒿籽面形似而味差。 目前,一些宾馆、饭店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将中宁蒿籽面的传统工序丢弃,中宁蒿籽面的保护工作迫在眉捷。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智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