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连 情相系 手相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485
颗粒名称: 心相连 情相系 手相牵
其他题名: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帮扶海原县记事
分类号: F126
摘要: 提及福建人,海原县关桥乡关桥村村民李凤录赞不绝口。2002年年底,李凤录得到闽宁扶贫项目的帮扶后,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和庭院经济,困难生活逐步改变。目前,李凤录家的年收入已从过去的2000元发展到了现在的2万多元,成了村里的养牛专业户。在海原县像李凤录一样靠闽宁扶持项目走上养殖专业户的农民还有不少。
关键词: 帮扶项目 经济发展 扶贫项目开发

内容

提及福建人,海原县关桥乡关桥村村民李凤录赞不绝口。2002年年底,李凤录得到闽宁扶贫项目的帮扶后,积极发展肉牛养殖和庭院经济,困难生活逐步改变。目前,李凤录家的年收入已从过去的2000元发展到了现在的2万多元,成了村里的养牛专业户。在海原县像李凤录一样靠闽宁扶持项目走上养殖专业户的农民还有不少。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自2002年帮扶海原县以来,大力扶持该县农民发展养殖业,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在海原县关桥乡、郑旗乡扶持农户发展养殖示范村14个,发展养牛养羊示范户2800多户。6年来,湖里区向海原县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折合人民币2049万元。
  多年来,湖里区给海原县送资金、扶项目,在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扶贫开发项目,让一股股暖流涌动在这个自然条件艰苦的贫困县。
  相识2002年 2002年8月5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六次联席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会议议定: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重点围绕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市县结对帮扶、互派干部挂职、加强人才培训、加强经济协作、扩大两省区劳务合作、加强教育合作加强卫生文化领域交流、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强对口帮扶工作的领导等10个方面深入进行。会后,两省区对结对市、县、区进行调整,调整后湖里区帮扶海原县。从此,湖里区和海原县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002年以来,湖里区委、 、区政府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海原县积极支援,与我们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及干部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海原县代县长马新民说。
  相约在海原目前,海原许多缺水的农村靠水窖蓄水生活,部分农民靠水窖蓄水灌溉发展庭院经济。其实靠水窖蓄水灌溉来发展生产,最初是由曾在海原县挂职的福建干部李栋梁提出的。1997年在海原县挂职时李栋梁在兴修水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第一就是打井打窖,解决了部分农民缺水吃的困难;第二就是采用小流域治理,把水窖用梯田的形式分布, 利用落差的压力进行滴灌。
  2002年,福建干部江根云被派往海原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江根云在海原挂职期间,湖里区先后投入近100 万元,援建了海原县农村部分小学,资助了1300多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一次,江根云到海原县城街头的一家理发馆去理发,理发师一听他是从福建来的,激动地说:“我们这里许多孩子可沾了你们的光了,有了你们的援助,他们才能到学校里读书。”理发师说什么也不收江根云的钱。
  钟伟东、黄伟清作为福建第五批援宁干部到海原县挂职,目前分别担任县委副书记和县长助理。和众多的挂职干部一样,钟伟东、黄伟清是第一次与妻儿长时间、长距离地分开,是第一次领略西部干燥气候和海原县干旱少雨的环境。到海原县后,他们克服气候、水土、饮食等方面的不适,不辞劳苦,用1个月的时间,踏遍了海原的山山水水, 走遍了海原的18个乡(镇), 掌握了各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明确了帮扶方向。目前,帮扶项目进展顺利已投入援助资金计 308万元。
  李栋梁、陈炳良、江根云、 陈锋列、龚建阳、钟伟东和黄伟清等这些曾在海原县挂职的福建干部,在海原这片热土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克服气候、饮食、语言等差异,认真督促落实各项帮扶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心系困难群众,走村入户,雪中送炭,帮助海原县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张存平介绍说。
  共谋发展路在廈门一家企业务工的海原小伙冯国学,目前担任车间主管,月工资近3000元。 2005年,通过湖里区挂职干部的牵线搭桥,海原县给厦门市一些企业输送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解决了海原县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冯国学就是当年被送到厦门就业的海原县大中专毕业生之一。
  近年来,针对厦门市及湖里区工业企业多,用工需求量较大的情况,海原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在湖里区建立了劳务工作站。海原县副县长田仲锋说:“近几年,我们加强了闽宁劳务协作,在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的同时,还利用闽宁资金130万元,培训劳务人员6600余人次,推动了我县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海原县在福建省务工的人员达到了 770多人,既缓解了厦门企业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又为海原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
  “关注海原教育,帮扶教育事业发展,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是我们挂职干部坚持在做的事。”挂职干部、 海原县委副书记钟伟东说。闽宁对口帮扶以来,湖里区先后投资867万元,援建实施了海原县农村现代教育试点项目:海原同安公仆希望小学、海湖中心小学等25所学校,开展了学校一帮一对口帮扶活动,组织70多名福建教师到海原支教。 同时,釆取“1+1”结对和“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等形式, 救助失学儿童9526名,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467名。
  近年来,依托湖里区地处经济特区、商贸经济发达的优势,湖里区积极为海原县开展经贸合作、招商引资提供便利条件和平台,除了每年为海原县招商代表团参加9·8中国投资贸洽会提供服务和保障工作以外,凡是由湖里区主办的各种会展、贸易洽谈会均邀请海原县参加并免费提供部分展位,使海原县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湖里区与海原县加强互访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了两地的人才交流机制。湖里区先后选派了3批7名处级领导干部到海原县挂职锻炼,厦门市还分期选派优秀教师到海原支教、派医疗队到海原县义诊等方式加强对海原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海原县也先后选派6名县级和15名科级领导干部到湖里区挂职学习,并多次安排重点村干部到福建参观、培训、学习,选调企业干部到福建进行专项培训,促进了两地对口帮扶协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情谊结硕果“现如今,在海原县随处都能看到以闽宁资金援建的项目,从学校、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到一家一户的养殖暖棚、水窖等,都倾注了廈门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海原县的深情厚谊。”海原县扶贫办主任杨常林感慨地说。
  多年来,湖里区在捐款捐物解贫困户燃眉之急的同时,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帮扶的海原县群众办实事,改善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后劲。6 年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折合人民币2049万元,其中闽宁协作资金722万元,厦门市财政资金400万元,湖里区财政资金600万元,社会捐资327万元,在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扶贫开发项目,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