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宁农村新生活花儿般绚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396
颗粒名称:
中宁农村新生活花儿般绚丽
分类号:
F320.3
摘要:
“路平坦了,收入多了,人和睦了,村变美了。”中宁县余丁乡余丁村村民赵占军的一句话道出了近年来该县农村的新变化。 在这里,农村新生活像花儿一样绚丽。新村庄美观大气站在余丁乡余丁村村口,展现在眼前的是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和碧绿的田野。走进该村“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是一幢幢设计时尚、美观实用的住房。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农民生活
农村建设
内容
“路平坦了,收入多了,人和睦了,村变美了。”中宁县余丁乡余丁村村民赵占军的一句话道出了近年来该县农村的新变化。 在这里,农村新生活像花儿一样绚丽。
新村庄美观大气站在余丁乡余丁村村口,展现在眼前的是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和碧绿的田野。走进该村“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是一幢幢设计时尚、美观实用的住房。房屋外墙统一粉刷、整齐划一,房前屋后花草相映成趣, 别致的中心活动场,文体设施一应俱全,让人耳目一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跟住在县城小区没啥两样”。村民汪勇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像这样的“塞上农民新居”, 今年该县正在建设的有6个。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往昔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对此,中宁县下大力气进行旧庄点改造和大环境综合治理,仅今年上半年,就对7个乡镇的8个村进行了整治,硬化巷道72条,硬化面积达 9287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近5000棵, 为近千户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起了沼气池。
新产业生机勃发如同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雏菊,特色产业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近年来, 中宁县立足县情,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枸杞、红枣、硒砂瓜、苹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农民收入逐年攀升。为了使特色产业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之路, 该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的方式,坚持不懈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并不断完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挂钩机制, 形成了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带。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近40家企业建立或认领了自己的“出口原料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4万亩,占全县枸杞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近万名群众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从事“有机枸杞”的生产。
如果说在干旱贫瘠的荒塬上发展硒砂瓜产业并大获成功是人与自然抗争的巨大胜利,那么,中宁县大力推广枣瓜间作这一新的生产模式,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泽被后人的伟大创举。其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生态效益可以让三四代人获益,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产业。今年,该县发展枣瓜间作面积已达4.5万亩,预计到2010 年将扩大到11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随着各类农业示范园区规模的扩大、现代农业新技术的跟进、农产品品牌保护力度的加大,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中宁县现代农业的脚步越走越稳。
新生活健康高雅在恩和镇河滩村文化大院,村民们一有闲暇就会聚集到这里,或唱歌、跳舞、排练文艺节目,或下棋、打球、进行健身娱乐, 或看书、看报、交流致富经验。目前中宁农村已有13个像河滩村这样的文化大院,农民亲切地称之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为了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综合素质,该县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帮助农民创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鼓励群众兴办读书社、文艺宣传队、民间剧团等。如今,文化大院已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科技培训的窗口、致富信息传播的中心、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精神家园”改变了中宁县农民的生活。河滩村党支部书记徐明富说:“自从建起了文化大院,村里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了,孝敬公婆、团结邻里、自觉计划生育、自觉简办红白喜事在村里都是普遍现象。我们村先后评选出了 40多个文明家庭,20 多对好公婆、好儿媳。这文化大院,让我们农民的生活更加充实了。”。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齐
责任者
徐洁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