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三个更加”为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289
颗粒名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三个更加”为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新路
分类号:
D67
摘要:
海原县国土面积6899平方公里,人口 39.6万人,是全区国土面积第二、人口第三大县,是中部干旱带人口第一、国土面积第二大县。全县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浇地 23万亩,其余全为旱地。除南部4乡处于半阴湿地区外,中北部14个乡(镇)均处在干旱带上。可以说。
关键词:
特色产业
经济发展
内容
海原县国土面积6899平方公里,人口 39.6万人,是全区国土面积第二、人口第三大县,是中部干旱带人口第一、国土面积第二大县。全县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水浇地 23万亩,其余全为旱地。除南部4乡处于半阴湿地区外,中北部14个乡(镇)均处在干旱带上。可以说,海原县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自然条件最差的县。全区发展走一步,南部山区发展走两步,海原发展则要走三步。
近年来,面对持续特大旱灾,我们始终把“抗大旱、保稳定、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抗旱避灾、项目带动和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注重改善基础条件,高度关注民生,实现了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发展。2006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9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 13.7%、11%、9.6%和13.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33‰以内。两年来,海原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及’少生快富'试点工作先进县”,实现了 “十一五”良好开局。
但是,与兄弟县市区相比,与全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势头相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经济总量还很小;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增收缓慢;工业发展滞后, 城镇化水平不高;社会事业“短腿”现象突出,社会保障任务重,就业压力大。
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胡总书记来宁考察时提出的“三个更加” 为动力,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紧盯新农村建设及和谐海原建设“两大目标”,深入实施避灾抗旱、项目带动、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基本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的“三大转变”,努力把我县建设成全区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县、马铃薯产业第二大县、劳务输出大县、 硒砂瓜核心区和中心集散地,以及西北最大的小茴香生产基地,努力走出一条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新路子。
一、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谋划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十年九旱的县情, 立足中部干旱带自然条件恶劣的实际,我们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 “三大经济支撑、东西两路突破、十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三大经济支撑”,就是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特色种植业和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东西两路突破”,就是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整合资源,集聚合力,东线加快“兴(隆)高(崖)李(旺)”扬黄灌区建设,努力建设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和民营经济开发区;西线加快“兴仁-西安-树台-关庄-红羊”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建成硒砂瓜、小茴香、马铃薯、草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带,带动中部乡(镇)发展。“十百千万工程”的“十”就是10强乡 (镇)建设,对社会总产值排在前十位的乡 (镇)实行项目捆绑、政策倾斜,促使优先发展,务求1年迈大步、3年上台阶、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百”就是百村产业壮大,对特色产业发展较快的约一百个村进行扶持,培育一村一业,促进全县特色产业加速膨胀;“千”就是千户致富示范,争取每年扶持培育一千户非农产业致富典型, 带动广大农户致富;“万”就是万人技能培训,配合10万人输出计划,每年培训初、中级技工1万人。
通过上述工程建设,促使县域经济增长力求突破。力争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亿元,较“十五”增长5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00万元,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均增长 10%。
二、以更加执著的奋斗精神,实现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新突破一是继续加快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新突破。立足 100万亩紫花苜蓿和20万亩扬黄灌区秸秆资源,加速推进草畜产业扩规模、增效益。重点提高100万亩苜蓿种植效益,集中建设扬黄灌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和中部地区舍饲养羊基地,力争3年内使牛羊和鸡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头(只)和 200万只(头)。今年建设各种高效养殖、 选育示范区、专业村19个,整村推进标准化饲养圈棚4000座,目前已完成3300座, 入栏肉牛6500头。更新改造紫花苜蓿20 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65亿元;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今年重点完成特色种植业规模扩张任务,力争种植马铃薯100 万亩(新增40万亩)、硒砂瓜19万亩、新增压砂地6万亩,使硒砂瓜基地总面积达到25万亩,种植小茴香10万亩、葱韭蒜 3.5万亩,发展经济林10万亩。目前,特色优势产业板块已经形成,西北部的硒砂瓜、 中部的小茴香、中南部的马铃薯、东部的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的规模扩张任务基本实现,明年主要任务就是提质增效。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使150万亩特色种植和20 万亩扬黄灌区种植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
在稳定输出10万劳动大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精劳务产业,重点提高输出质量, 延长务工时间,打造劳务品牌,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和智能型输出转变。每年完成引导培训4万人、技能培训5000人, 户均输出1名有技能劳力,年输出10万人,确保创收3.5亿元以上,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充分发掘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依托优美的南华山自然风光、1920 年环球大地震遗迹、 文化、菜园遗址、 回族花儿和民族民俗风情,编制旅游业总体规划,年内启动1个至2个重点景区,争取国家级地震博物馆、民族文化艺术馆立项建设,逐步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做活非农产业,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新突破。中部干旱带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的发展不能仅盯在农业上,而要在农外寻求出路。近两年我县劳务输出和发展非农产业的实践也证明,只有走出大山才有出路,只有跳出农业、跳出农村、转移农民才能从根本上摆脱长期守贫的困境。因此,我县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发展非农产业、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业、传统手工业;加快建设李旺以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民营经济开发区,兴隆以汽车维修服务和餐饮、商贸为主的服务区,高崖以毛皮制品为主的加工园区;建设树台、贾塘、红羊、李俊等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兴仁硒砂瓜专业批发市场、西安小茴香专业批发市场等;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农民积极从事非农产业,推动非农产业起好步、打基础、增加原始资本积累。通过抓好非农产业,逐步在全县形成从事农业、劳务经济、 非农产业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人口就业结构。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中部干旱带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非常滞后,欠账较多,目前的发展又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为此,今后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争取建设项目,每年推出10个左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标志性工程,拉动固定投资增长。2007年围绕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3个重点,续建和新建重点项目98 个,其中上半年开工新建牌路山森林公园、 王井新村、宁鲁回民中学等53个项目,下半年计划开工建设45个。
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改善医疗基础条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大力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实现计划生育“一无”乡 (镇)目标,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始终关注残疾人、五保户等特困群体。加大农村特困灾民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实施力度,2007年完成1600 户搬迁改造任务。
三、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创中部干旱带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断言“不适宜 •人类生存发展”的中部干旱带上,解决群众的生存问题,进而堂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更需要一种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力弘扬胡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三种意识”,继续发扬以“三苦”精神和“两情”作风为内涵的中卫精神,以更大的干劲、更硬的作风,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实行县级领导干部重点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草畜、马铃薯、硒砂瓜、 小茴香、非农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发展等9个重点产业领导小组和重点项目争取建设领导小组,以及重点产业发展考核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每一个产业有一套行动方案,有一个领导小组,有。 一名县级领导来抓,推进各项产业健康发展。强化目标责任分解,对今年出台的草畜产业、优势特色种植业等8个方案98项重点项目,层层量化分解任务到乡(镇)、部门,做到有责任领导、有责任单位、有完成时限、有完成要求。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年初建账、年中査账、年底交账”的考核考评办法,加大考核督察力度,用制度管理,用结果衡量,让每个领导干部头上有指标、身上有责任、心中有压力,确保各项工作有人主动抓、有人担责任;确保决策定一项是一项,项项成功;确保每一项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不断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努力走出一条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新路子。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存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