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瞻歌乐山烈士陵园记(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12249
颗粒名称:
瞻歌乐山烈士陵园记(下)
分类号:
D442.9
摘要:
民族精英就在新中国的太阳即将照耀歌乐山黎明前的暗夜里,在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座人间地狱,数百名满怀革命理想的志士们不屈不挠、坚如磐石,他们一个个在仰天长啸中轰然倒下,饮恨而去,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堪称我们民族的精英。他们在那个时候那样离去,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关键词:
女烈士
地下工作者
内容
民族精英就在新中国的太阳即将照耀歌乐山黎明前的暗夜里,在白公馆和渣滓洞这两座人间地狱,数百名满怀革命理想的志士们不屈不挠、坚如磐石,他们一个个在仰天长啸中轰然倒下,饮恨而去,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堪称我们民族的精英。他们在那个时候那样离去,无不令人扼腕叹息。以下列举两位他们中的优秀分子。
罗世文,是重庆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 先被党派去莫斯科学习,曾协同萧楚女等领导重庆地区革命运动。先后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延安红军大学理论教授。1940年3月, 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在监狱中他受尽折磨,坚贞不屈。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和车耀先一起被敌人杀害于歌乐山松林坡,并毁尸灭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骨灰从松林坡挖出来,隆重安葬,周恩来同志亲自为烈士题写了墓碑。
陈然,重庆地下党机关刊物《挺进报》 代理特支书记,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白公馆。被关进白公馆、渣滓洞的每一个革命者都必须过特务的酷刑关,因此,几乎每一个勇敢者都伤痕累累、 肢体残缺。国民党特务对陈然使用了老虎凳等种种酷刑,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两腿受了重伤,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他把从国民党黄显声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再经秘密孔道传给难友, 被称为“狱中挺进报”。
血的警示烈士们的血不能白流。发生在60多年前歌乐山下革命先烈的一个个悲壮惨烈的故事,即使今天读来仍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烈士们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和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都是留给我们今天的一笔宝贵财富。我尤其注意到,其中烈士们的一些事迹,对我们今天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和对党的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不无裨益,这是烈士们留给我们的血的警示。
江竹筠,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 1948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渣滓洞监狱,特务对她进行肉体折磨,用竹签钉入她的10个手指,连心的巨痛使她昏死过去。柔弱的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了一次次酷刑折磨,使敌人为之胆寒。江竹筠在敌人面前所表现出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激励着渣滓洞的每一个难友。狱中的江竹筠从容无畏,然而,她却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寄养在亲戚谭竹安家中的儿子彭云。1949年8月的一天,江竹筠用竹签蘸着烧焦的棉花和水制成的“墨水”,在一张巴掌大的毛边纸上给谭竹安写下了一封字字滴血的遗书:“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在歌乐山壮烈牺牲。
不朽的红岩我最后来到了烈士陵园,陵园内外树木葱茏,当时已近黄昏,陵园内游客很少, 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因为连下了两天雨, 重庆的天更是昏暗,虽然已是五月末,却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能看见西天边的一抹霞光冲破浓云洒在了远处歌乐山茂密的树丛上。
烈士墓位于红岩广场西侧,墓内安葬着被屠杀的300多位烈士的忠骸。烈士墓四周的每一方白色花岗岩护栏上都镌刻有“11·27”字样,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墓塚上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烈士墓东边,矗立着用红色花岗石修筑的烈士纪念碑,为一组高10多米的主题为《不朽》 的烈士群雕像。雕塑的是歌乐山烈士不屈不挠、殊死抗争的动人图景。当看到一个小孩手里拿着一只鸽子依偎在一个女革命者的怀里,抬起头看着女革命者,眼里放出渴望的目光时,这震撼人心的画面几乎令我窒息。静静地站在雕像前,我不仅又一次陷入了沉思。群雕左侧是步公桥诗碑林,竖有49块形状各异的大青石碑,镌刻着烈士手迹和书法名家书写的烈士诗篇。在烈士陵园通向烈士墓的台阶前,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重庆歌乐山陵园”纪令碑。
置身烈士陵园,任凭我的思绪驰骋飞腾,我仿佛能感到,在一片凄风苦雨中,歌乐山下枪声大作,无数革命志士仰天长啸, 慷慨高歌,呐喊声震天撼地……这里摘录一首黄细亚烈士的诗,让今天的我们去细微地感受烈士们对理想、对美好、对未来的渴望和憧憬,去体味不朽的红岩精神:一个微笑我呵,来自沙漠中的骆驼,驮着“寂寞”的流浪者, 离开了“象牙之宫”,流浪在十字街头....第一次遇见了你 ! 我该说些什么? 我应该唱哪一支歌呢? 你,年轻的诗人, 人民的歌手, 向苦难跋涉的勇士, 我应该向你呈献些什么? 默祝你,中国未来的“江布尔”, 用你响亮的声音, 去唱出人民的“忧郁”; 用你粗壮的字眼, 去吼出人民的愤怒; 用你自己的“血”和“泪”, 蘸着笔为历史写下光荣的诗篇, 给自己描下动人的故事。 你,年轻的诗人, 人民的歌手, 希望你,伸张出热情的两臂, 去拥抱古老多病的农村, 去拥抱祖国忧伤的原野。 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心; 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 用你笔的斧头, 去砍掉人类的痛苦; 以你诗的镰刀去收割人类的幸福。 牢记着吧,诗人 ! 在凯旋的号声里, 我们将会交换一个微笑……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健中
责任者